点评与交流

吴淑玲 暨南国际大学休闲学与观光管理学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吴淑玲:接下来一段时间想要邀请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上台,接下来还要欢迎台湾政治大学创新与创造力研究中心创造力讲座教授吴静吉老师,接下来要欢迎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上台,最后要欢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向勇副院长。

刚才我们听了大概七个个案,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接下来的时间邀请各位专家大概几分钟的时间来对我们今天的整个论坛做一个总结,做一个想法的分享,首先欢迎李理事长来为我们进行分享。   

李永萍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 

李永萍:谢谢大家,第一个,各位真的辛苦了,今天这个案例非常精彩,可是因为时间实在很久,所以到最后点评的时间还要拜托大家稍微忍耐一下,不过难度不止是说因为已经花了很长时间,更重要的难度是因为大家今天整个下午停下来,会发现为什么这样七个案例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叫做文化创意产业的论坛里面,因为跨度非常广,就是说到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思维,为什么能够做这样子跨度这么广泛的一个累积,如果说真要把这几个案例都综合起来,可能最大的公约数是创意,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案例里面,他都改变了一些原本的形态,或原本的一种生态他做了一个很特别的突破,这个或许就是我们在讲的文化创意产业里面的一个核心的价值。

从今天的这个大向度的案例精彩组合里面,其实我们也看到说为什么21世纪我们讲全世界都在说文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文创正义如此大,可以有一个狭义的解释,很协议的解释就是品牌价值,今天讲的那个表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这是一个大家容易理解可是也是一个最狭隘的解释,可是跨度再大一点是什么,根本可以做到整个产业转型,今天郭董事长刚刚讲的艺术授权,他其实在讲如果用艺术授权跟审美提升的观念,我们所有的产业都可以整合再提升。比如大家今天看到这个难看的地摊或者难看的桌巾,大家想想他已经生产多久、大家买这个难看的东西多久了。今天如果消费者审美提升说,这个地摊太难看了,这个桌巾太难看了,我要做美学跟艺术授权的时候是不是整个传统产业又进行了产业升级,他的整个产业即使你旧的,你觉得已经进入夕阳的一个产业,整个可以提升。

我过去在台湾很喜欢讲一个案例,在大陆也常讲,就是连那种要倒闭的传了五代的百年的糕饼小店,但是他的糕饼很好吃,但是他已经经营不下去了,结果透过跟一个我们设计大师艺术家的授权,把那个糕饼的模子变成了一个一个可爱的重新进行了包装,现在变成台湾的观光名片的伴手礼,所以这种因为创意的转换,把传统的产业来革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第三个,更扩大的是今天讲宜兰小黄的例子,有触及的,或者我们纸风车让大家很感动的这种例子,他整个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到极致是作为一个城市改造、国土再造,整个人的品质的提升,文明的提升,是做成整个国家、整个内容、整个品质、整个能力的一个大转换,所以他是有一个很高的理想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想提跟我昨天在谈的有一点呼应的两点,第一点,我昨天一再的提到台湾跟大陆的一些差异,我今天可以更精确的讲,当我们讲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各位从今天这个案例里面了解到现在两岸都很急切的,文化是我们的根源,把中华文化如何的再发扬、再革新、再造送到全世界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但是这六个字“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大家会看到,台湾非常重视叫做创意端,大陆很重视产业端,那这个原因是我昨天讲的,他是一个大小差异的原因,因为就像我们梅老师,我不喜欢称他董事长,梅老师在做他的作品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建立一个产业,可是在中国大陆的事实现实以及如此巨大的市场,就是你抓到一个很好的创意传信模式的时候,你一定会变成产业。但是台湾的困境是什么呢?台湾的困境就是说,你即使抓到了很好的创意,你也不见得可以变产业,原因完全是市场规模,不是别的东西,可是台湾的限制有的时候变成台湾的福气,因为台湾没有办法变产业的时刻,所以他在创意的连结度以及赶快跨越到进行世界的改造以及追求文明提升的步伐就会踏的很顺,因为反正赚不到钱就要用很多其它的方法来包裹。而在这个时候做这个领域的人还有一个很大的满足性的来源,除了钱的报酬以外就是精神的理想,所以今天就有李永丰在那里散尽家财也要做死而无憾的事。这就是互补性,就是今天在台湾那么小、那么挣扎、竞争力那么强所开发出来的一些创意模式,如果我们中国大陆的朋友好好的了解,而用中国大陆的发展把它引入的话,那很快的就会发生像梅老师的这种意外的发展说,竟然我们又促成了一个产业,这个是绝对有可能性,而且他会减少很多大陆尝试的弯路,因为台湾真的你在想象中什么事情都试过。

对台湾而言,因为整天在讲文创,都不讲产业,昨天讲到的问题,我在台湾是相反的讲法,我整天跟台湾说文创市场如何进,如何赚钱,可是我真的跟大陆朋友谈,尤其做文化产业的谈,大陆现在的问题是金钱太挂帅,我们做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在大陆是最后一个守的净土,如果在大陆文化创意产业你一个价值链的话,你的文化创新理想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如果能赚到钱最好,赚到的钱也要想办法再去进行整个人民民众的社会的贡献跟提升,因为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他才会有永续性,他才能达到我刚才讲的最后那个大的理想。

因为我们在讲,今天中国大陆马上要面临了非常翻天覆地的一个所谓城镇化,这个城镇化的红利或者人口的红利,你不管怎么做他都在那里,所以你好好的做,不但在赚钱上面、精神上面绝对会获利,而你的国力、你的人民的水准都会提升,可是你不好好做,只有建房子、只有想要进行单纯的没有文化价值的开发案的那种思维来做的话,大陆就非常的悲惨了,你就到哪里去都看穿制服,我在中国大陆经常旅游,你今天问我上个月是去哪一个城市,我根本想不起来,因为山水也一样漂亮,旅游景区也都长一样,同一个故事,一个长江跟《白蛇传》有关的不晓得多少个景区,每个城市都卖《白蛇传》,要不然换一个地方全部在做《西游记》,就是说当你没有办法找到你那个独特性跟你的那种源自地方而来的那种骄傲感的时候,你不但没有办法永续,你没有办法让在地的那些人得到一种归属和尊严感,大家为什么很推崇梅老师的模式,因为他不止是做一个成功的演出,他让当地的人觉得我的生命有一种贡献,我跟这件事情是相关的。

所以刚才有一个园区的朋友问一个问题,你检测的标准是什么?你检测的标准就是你现在在做规划的时候你跟当地原来的住民有没有关系,你跟当时的历史有没有关系,你有没有跟这些人联系,你有没有听他们的声音。刚才不是讲了一个例子说英国还是哪里,他们连街上的流浪汉、乞丐、游民通通都去访问,这就是我们在处理空间的时候基本的尊重,如果这些条件不存在,你不要讲说你今天怎么重视环保,你一定不会重视环保的,所以我最后再讲,当我们在讲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如何跟国际接轨,当国际在讲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除了你的创新,他不会来看你的产值GDP的,真的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国家,他的产值一定很高,占比一定很高,我们台北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很成功,我们占比15%,作为一个城市。

可是我跟各位说,从来我们推动没有以这个作为指标过,当你把这个环境做成了每一个住在这里的民众都很注重文创价值的时候,第一个,他的消费一定很高,他在你的GDP占比一定很高,那个是附加的,那是你得到的成果,可是你起初要耕耘的不是这个东西,那是什么呢?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现在被世界推崇,因为他背后所代表的是进步的概念,进步的概念是什么?你如果说我是一个文创业者,结果我很不重视环保,你绝对不是一个文创业者,你到哪里都会被人家看不起,如果你说是一个文创业者很不重视当地的社会问题,也是走不出去国际的。

所以这几项指标我非常想今天在这里再来呼吁,昨天我们的讨论好像有哪一个学者有问到一个问题,说现在中国大陆正在进行整个文创产业,而创意城镇化的时刻,又希望大家再发展的时候不要以GDP作为指标的时候,那新的指标是什么。今天我们在北大,在座各位都是未来对中国发展非常关键的重要的大学者,或者是即将要成为大学者,我诚恳的呼吁,未来如果真的要定立作为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竞争或者园区成败指标的时刻,拜托向老师不妨定义一个有没有提升到当地整个民众审美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李永丰在做什么,他其实在做的是,给即使再穷的孩子都有一个很棒的美学经验,刚才我们所讲的所谓城市美术馆是什么概念?就是我不是干一个美伦美奂的美术馆,让你有文化的人走进去,我是要你生长再一个环境里面你都会遇到美好的事务,都会遇到心灵的变化。

北京的审美怎么判断?今天我们中午过马路的时候,几个台湾的朋友说,在北京过马路跟台北不一样,你要知道汽车绝对不等你,看到有机会要立刻冲过去。我跟各位说,这就是审美的差异,如果我们回想起来我们古时候讲什么样的人有文化,什么样的人是没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就是大家讲的比较粗鄙的,有文化的人就是认为说比较文明的,一样的道理,这个部分其实是一种对生活审美的标准,如果说整个城乡的人都进入到一个他觉得他很自然的在一种美学的文学环境的时候,他走路一定会稍微慢下来一点,开车他一定会尊重行人一点,这些也是随之而来的。所以哪一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会不会成功,就是要看这些的指标。那当然对现在关切中国大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所谓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很多研究的朋友们,我认为现在中国大陆最要改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把所谓的公共服务跟所谓的汽车产业发展一刀切的这种二分法的情况要把他打破。公共服务提升民众的美学跟教养,跟企业的赚钱,跟文创产业的发展,要把他当同一件事,当你去支持的时候,同时要给他赋予这样的责任。今天李永丰的纸风车剧团在台湾就说明了,当你体制很容易游移的时候他的好处,他可以在他的剧场里面赚到利润、赚到钱,他有一个产业化,但是他也可以随时的移到作为一个公益平台的基金会去推展他的业务,而这件事情完全的都在他一个人身上,大概就是左右手的概念,如果说我们今天中国大陆的企业家也有这种观念,如果说我们今天政府在推动所谓的公共服务的想法也放一些文创产业的衍生性的概念的话,就不会像今天中国大陆今天产生这两个领域非常奇怪的一些问题。所以我想这个是我这次参加论坛把我的心得跟大家报告。谢谢!

主持人吴淑玲:谢谢理事长的点评,接下来要请吴教授为我们点评。

吴静吉:各位觉得李永萍女士讲的好不好?

听众:好!

吴静吉:我已经讲完了,因为她讲的就是我要讲的,我就不用讲了。

吴静吉 台湾政治大学创新与创造力研究中心创造力讲座教授

因为廖嘉展先生说我们有七个案例,说我讲点评三个案例,他点评四个案例,我就很规矩的,传统文化当中思想很规矩的准备了三个案例怎么样点评,点评也包括了讲故事的三个人,我就用一个基本的两个概念,创意来自人,关键的就是人,在那本《从A到A+》,你只要找到对的人开车,就会把对的人放上去,不对的人下车,开对方向,我想你们几个人都有这种现象。比如就是林芳吟,你一定嫁对了丈夫,是你先的,你找到这个丈夫来配合你,我不知道,一定是有一个对的人,所以那个人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要特别强调,我用了简单的我所学的讲创意,我就用创意的4P谈这个事情。

第一个P是讲人,创意人。其实每一个人或者每个团队个人的动机都非常重要,就是做你所爱、爱你所做,每一个人都是,你说你再怎么样辛苦,他爱这个东西,你说刘江或者徐聪一定是你们爱这个东西,你当时读美术所,当然因为你有兴趣,可是在过程当中,即使有很多的麻烦,你还是爱你所做的,这个我想大概是所有的文创的更有这个优点。

第二,个人的经验及思考的脉络及创意元素。每个人都有,比如我点名就是,你们时尚的就是因为吴洪、刘江,原来是中国旅游报,旅游报里面已经有很多旅游的经验,有很多山水或者人的经验,这些经验撰写编辑的经验,在他们去做时尚的时候怎么把小杂志做起来,一定这个经验都很好。你最明显了,你在这么好的山水当中很重要的,他又当过演员,当过编导,当过杂技的编剧等等,当然美国更不用讲了,整个环境的因素,整个成长的经验,因为长的像美国人,所以小的时候就已经跟大家不同,必须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已经做到了。

第三,他的在地特色的活化与创意的组合。每个人在地的特色都掌握的很好,掌握之后就变成活化起来,你有经验、我有经验怎么样活化起来,这个是很重要的事情。

再一个就是创意伙伴的伯乐角色。每个人都找他的创意伙伴,不一定通过结婚,你别看李永丰,我们这些人其实都被他指时的,你这个地方有一个记者会你过来吧,今天晚上因为什么人来了你过来吧,我就规规矩矩跑过来,我们因为配合他所做的事情就很愿意配合他们。基本上都有这种现象,向勇叫我过来,过来干吗?要证明一个事情,75岁的人仍然在这边还可以讲话声音很大,不会死在上面。

还有我要特别讲的,每一个人在做什么事情他就是独特唯一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践,这个很自然。

第二个P是讲产品。著名的创意就是你们三个人,北大的人很喜欢用Bilton,所谓创意一定是新奇的、新颖的,加上有用的,我就特别强调说,过去在做很多研究当中,发现心中有没有观众,心中有没有当地的人,心中有没有参与的人,那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在台湾最可惜的就是创意人,基本上他就是做点小东西,自己很爽,高兴的不得了,就没有想到使用者,大陆太想使用者就变成产业做这个事情,不管怎么样,这两个联系在一起。

三个案例的大小创意都包含新奇跟价值,大小创意,就是大的整体的,你们当中一定有很多小创意,很多小创意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P是讲外在的压力。内外因素激发创意形成的压力或者要求或者影响,几乎每个人都有愿景、有梦想以及具体的目标,不管怎么样他一定有愿景,愿景当中慢慢转换,我最佩服你的事情就是,为当地人制造了机会,让渔民、农民来做,这个我觉得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环保,大陆人要到台湾看日月潭,我一看到环保的问题就好紧张,环保一定要解决,我不是信教的,上天给你的、祖宗给你的自然山水,一定要保护他。懂得规划也要懂得即兴演化。环境的盘点,形塑和氛围的创造与发展,这个大概就是我觉得大家都很厉害了。

第四个P是历程。大家都在实践、设计思考的历程,从心中有观众,心中有参与者,等于从这个地方开始,再既定你的问题之后开始大家就想有什么观念可以做,做完了以后做一些雏形,又测试、预测,最后实践,我想这个过程都是把现在在世界流行的思考,每个人都没有规定谈这个,但是都做的非常好。第二个是在决策或者创意过程中,人类资源的利用和创意,由上而下,同时也由下而上,我把它叫做上下其手。第三个,能够坚持理想,但同时能够弹性应变,不弹性应变,你们说在今年2014年就开始把“传媒”两个去掉,每个都要弹性应变,你在十年前也是一样也要弹性应变,我见你的时候是小朋友一个,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那都是一样的,都是应变。我还特别强调,你们都喜欢讲创意战略,在最成功的策略的背后其实是有创意的连结,而在创意当中一定有策略的思考和战略的思考,这是一定的事情。

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一件事情是,回到关键创意人与创意战略,创意战略的领导人扮演两种角色,一个是催生助长,一个是连结统整人。

主持人吴淑玲:第三个点评人就请廖董事长为我们进行分享跟点评。

廖嘉展 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廖嘉展:谢谢主持人,我想点评不敢,因为在理事长和吴老师整个分析下,我完全赞成大家的论点,我想有一个从自己经验角度想要做一点交流跟分享的是,这几天这样一个主题,我们说是文化的力量,但是我想我们真的是看到的是大陆市场的趋势跟他的力量的庞大,我想我们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来看的话,我觉得如何从文化的力量到社会的力量,到整个国家力量的形成,他是不是应该有些什么样的机制跟平台,我想我们在台湾在这个部分,不管是像刚刚李大哥所谈的,其实背后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就是NPO角色的平台,台湾在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开放改革的进程里面,我想NPO是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NPO我想很符合刚才吴老师所谈的,每个NPO都有很多他的理想跟他的愿景,但是在台湾的环境里面确实有那么多的人喜爱在台湾这样一个环境里面,为这样一个环境做了很多的无怨无悔的付出,有人愿意去当流氓,有人愿意去当赌徒,从来在任何前面的路都不知在哪里的时候就开始干了,我想下面我用一个很短的影片来请教大家,是一个在地的交响乐团的故事。

(播放短片)

我想请教各位,北京也有交响乐团,在台湾一个乐团大概2亿上下,我们2百万就开干了,我讲的不是钱的问题,是说从文化演艺的角度,在每一个地方都有许多类似这样的影子,但是在台湾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地方如何形成,包括NPO的力量,包括市民的力量,共同集结成一个资源文化发展的力量而成为社会力量的可能性,我觉得我们在过去台湾的工作经验里面确实是在乡下地方,尤其是在乡镇跟县市里面看到许多这样的一些经验,这样的经验我觉得很重要是一个开放的时候包容的,或者在未来有憧憬的这种心情底下的一种开展,我觉得我们今天在这边谈一种新的文化力量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新生力量的连结孵化器怎么样在中国未来的土地上开展,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台湾我想我们虽然是小,但我觉得我们小而美。

主持人吴淑玲:非常谢谢廖董事长的分享,最后邀请向院长为我们做一个点评跟结论。

向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向勇:谢谢淑玲今天的主持,也谢谢今天在座的各位,我与其说是点评,还不说如是表达一个我自己在学习今天下午这些案例当中幸福的体验向各位分享。

在座的刚刚都提到好几次教父,的确如此吴博士是当之无愧的,现在是台湾的文创教父,我希望他现在和将来继续是大陆的文创教父,本来我不希望你透露你的年龄,不过依然还是很年轻。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一个,因为这里面我们今天这七个案例,除了第一个案例我没有戴过飞亚达的手表不是“表哥”以外,后面的六个案例我都是很亲身的体验者,或者是他们这些主要的领导人或者说创意领导人的一个非常好的互动的过程去了解这些。

比如说我们第二个案例关于时尚的案例,其实我们之所以有机缘做这个案例,感谢徐聪女士是一次美妙的搭车之旅,大概两年前,也是海淀区的一个活动,徐女士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发言,她发言之后中午结束要去一个地方用餐,我忘记了我是没有开车还是故意没有开车,然后就等到了和搭到了徐女士的车,在车上我是有企图的,我希望能够去研究她的案例,因为她在讲述当中我觉得已经不是在经营一个媒体,一个传统的平面媒体,我现在还想我当时用的那几个词,她是在进行一种版权的经营,在管理她的创意,在引导一种跨界,当然现在更是一个更大的传媒集团了。

我们跟永丰理事长的结缘,之前我们也很深的结识,好几次在北大的演出,各位也知道两年前北京最大的721,我们有921,北京有721,在那一天我们其实在座的好多人都在,其实我看了好多不同纸风车的表演,每一次去台湾也受到永丰理事长非常热情的接待,所以我觉得我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之一。

第三个案例就是我们梅家班的案例,刚才梅总说,因为我们在大陆提山水实景演出就等于梅帅元,这是毫无疑问的,刚才我们上海大学的同学提问,当然如果是印象系列就不会在我们这儿出现了,因为是梅家班的山水实景演出,所以北京大学才会关注,因为他不是山水的装修工,他是在照亮山水,他在呈现一个我们长达几千年农耕文明的这种望乡的情怀、这种山水的精神、这种一个艺术家的心灵事件,当然他用一种新的演艺手段去照亮这一方山水,而不是去破坏它,甚至做一些隐藏的,他刚刚提到了很多很多。

再补充一点,因为刚才永丰理事长前面提到了,他其实今天还没有放开骂,在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当中他反复在提到一个“精确的训练”,一个是他受到精确的训练,一个是训练他的团队,精准的管理落实到每一秒,其实我有感触的,这次8月份去台湾在宜兰,因为你的员工在做God Father的秘书,而且是新的秘书,我很偶然拿到了一个文件非常细的,永丰理事长的员工真的训练到每一秒了,因为永丰理事长派了一个助手和一部车。这种创意的坚持、创意的思考、创意的热情又回到我们刚才梅家班的带头人,他同时在用这样一种精神在去坚守。

再看下面幸福宜兰的项目,也是吴博士一直在参与的,因为他是宜兰人,不是因为你是宜兰人就特别爱宜兰,但是宜兰确确实实刚才大家介绍的有非常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宜兰的观察,我曾经跟God Father报告,我说我写过两篇文章,在宜兰小黄司机的案例只是呈现了多元宜兰在进行文化创意的典范,随处可见,他们有一位设计师黄申远,他在宜兰做了很多能够把建筑、空间、私人、公共的混合在一起的这样一些建筑,所以我觉得宜兰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文化跟一座城市统合在一起。

本来国华还有另外一个报告,用差不多长达20年的时间,从最初的环境保护到现在的创意城乡,所以后来God Father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不知道国华我们要不要完成,就是写一本关于宜兰模式的一本书,我还记得,不知道什么时候验收我们的作业。

吴静吉:记得。

向勇:我写过一篇文章,上次8月份God Father主持了一次在宜兰的文创国际论坛,我有一个发言叫“有一种文创叫宜兰”,后来又一篇文章,已经在网上在我的博客上,大家可以看一下。

郭羿承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好朋友,他确实刚才提到好多第一人,而且他身份一会儿台湾、一会儿大陆、一会儿是美国,不管怎么样他是中国人,目前还没有移民。大家看他的VCR是满大陆和台湾结合的,前面是特别CCTV的,后面特别东森,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现在有一批台湾的文创的这些创意人在把用刚才永萍姐所提到的,这种创意的想象和产业的这样一种价值结合在一起,其实这里面芳吟姐也做了很多精彩案例的展示,给我最大的启示,因为我也确实很有幸去顽石创意,无论是她策划的台湾的文创的博览会第一届,我也去体验了,还有去年8月份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的三山五园的全球巡展,如何透过一种数位技术来拓展一种传统文化资源,可能是静态的、是沉睡的,怎么结合在一起,当然他们又花了很多时间,其实还有很多的实物,另外他们衍生的开发。我觉得刚才潘罡老师我们在交谈,其实我们所希望鼓励的一种真正的创意策展人其实就是像芳吟姐他们顽石创意所展示出来的一种综合的、立体的创意。

我最后用一篇文章有一段话,我觉得代表了我对向刚才以上各位在这些创意过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共同的气质我觉得我需要表达,这种表达是我们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联合主办了一个节目叫“创意英雄谱”,就像今天梅总对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混淆了,一会儿叫创意领导人,一会儿叫董事人,有人不愿意叫你董事长,叫你梅老师,喜欢叫你导演,有人愿意叫你卡里斯玛式的人物,我叫你是创意英雄或者创意领导人,不管怎么样,都表达了我们在业界、学界对像梅总、芳吟姐等人的一种致敬、一种尊重。后来这个节目出了一本书叫“创意英雄谱”,因为这里面访问了梅总等等,很多案例也收藏到了我们以前出版过的“百年文创例”和即将出版的“百年文化例”,我觉得这样一批人表现了内心的坚持坚守,把一方面用文化为基础进行一种创意的或者文化的产业化,另外一方面他用一种故事、用形象、用符号生产、用知识产权,来为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产业提升他的附加值,他把一些真的东西、善的东西、美的东西,通过创造自己内在的感动来表达、来表述,来最终感动更多的人。

我们北京大学刚才God Father也在说我们都喜欢提克里斯•比尔顿,我们今天几位从罗玲、唐璐璐、国华除外,都提到了这些作品,我们确实有这样一个企图心,在原创领域里面,我们在研究文化产业核心的竞争力,或者创意管理能力,大概我们在过去都结合在像故事驱动、数位创意、文化社会,最后潘罡提到的巧创新等等,我们都在这些概念里面,其实这个概念也是有他相应的出处,有他来自这些鲜活案例的集结,我们都有一些小文章或者未来希望有一些著作出来,表达了我们北大做学术研究、案例研究的气质,希望这种气质能够通过以下各位还有来自两岸更多的创意领导人的观察、提炼,能够把你们的创意密码揭示出来,能够真正实现以上几位,包括刚刚离开的永萍姐所想象的,我们两岸合、天下立,把中华的创意,就像这里面刚才廖理事长给我们展示了好多像梁祝的音乐,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两岸最大的公约数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再次感谢我们的God Father,感谢永丰理事长,感谢梅总,感谢芳吟姐,还有其它几位做报告研究的团队,也感谢在座各位的聆听。谢谢大家!谢谢!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秘书处  参会咨询:刘璐 51553686-812  媒体咨询:许佳 media@icipku.org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传真:86-10-51553688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