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张毅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

张毅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

张毅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想如果不是一个周末的时间我可能也很难应邀如期参加,因为我们有规定,但是业余时间我就可以自己支配了。

今天虽然第一次参加,接触的范围有限,但是我拿到的名片一看,这些头衔让我很震撼,面孔都很年轻,但是看得出来你们都是在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甚至有些已经成为大家。

根据主办方的要求和本届论坛的主题,本人作为国家数字出版产业主管部门的代表,我想重点借此机会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国家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些主要的措施,同时我也真诚的期望各位多多关注和支持我们国家数字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国家的新闻出版业与数字出版技术的接触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们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可以作为第一个阶段,主要的形态是电子出版,也就是单机信息消费,要借助某种介质来进行单机信息消费。2000年之后的前五年,就是到2005年,可以作为第二阶段来看,主要特征是互联网的全面介入和原创文学网站的兴起,并初步实现了在线信息共享。2005年之后我们认为是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在2005年,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举办了“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数字出版的概念已经逐渐的为业界所接受。如果说早期的电子出版还仅仅是对出版物形态的局部变革,那么如今的数字出版我们认为已经是对出版产业形态的整体变革。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数字出版已逐渐形成了由出版内容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内容提供商,以互联网、移动通讯、卫星、有线电视为主体的渠道服务商,以综合或专业数据库为主体的平台运营商,以数字技术开发应用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商,和以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主体的终端生产商,共同构成的相对比较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我讲的总体变革指的就是这个东西。

2012年我们国家的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规模为1935.49亿,比前一年增长了40.47%,如果以有统计以来的2006年的213亿为起点,那么到2013年的这7年当中,数字出版产业的营业收入实现了8倍增长。再以图书、期刊、报纸为主体的传统内容产业中,电子图书的收入近几年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从2011年的7亿元跃升为2012年的31亿元,增长幅度达到342.86%,我们认为这一高度发展态势与传统出版产业加快转型、参与程度加深、产品数量增多有密切关联。与此同时,近年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三大运营商的积极营销,也在电子图书的迅猛发展之中发挥了助推作用。数字报纸近年来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营收收入从2009年的3.1亿,增长到2012年的15.9亿,但整体规模还相对偏小。互联网期刊的发展比较平缓,经营收入从2009年的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83亿元,表明期刊在数字化运营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突破。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传统内容的数字化近几年获得了比较快的增长,但是和互联网广告、网络音乐、网络游戏以及手机出版等新兴业态相比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现在在数字出版、网络出版领域里边也出现了传统和新业态,我讲的手机出版实际上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在互联网出版里边是一种新业态。

2012年电子图书、互联网期刊、数字报纸的经营收入为57.73亿,仅占数字出版总营收的2.98%,而同年度手机出版的经营收入已经高达了486亿,占数字出版总营收的25.13%。由此可见,移动网络出版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支柱,同时昭示出面向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网络游戏2012年的营收达到了602亿,今年好像我们初步统计下来已经超过800亿,占数字出版总收入的31.1%,这表明了当前信息消费市场对娱乐化、碎片化的出版内容具有巨大的需求。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作为新闻出版行业的主管部门,多年来在规划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我在这个地方简要向大家分别的介绍一下。

首先,设立专职机构。我所任职的数字出版司就是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温家宝那届政府机构改革的时候设立的专职机构,在2013年新一轮政府,也就是李克强政府改革中,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进行了整合,数字出版专职机构不仅予以保留,还作为加强的部分写入了国务院引发新总局规定之中,这个举措已经成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极为重要的组织保障。

其次,制定规划。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将文化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和重大的政策予以布局。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中办、国办联合引发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这些重要文件都从不同角度要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转型。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消费。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根据党和国家的上述要求,和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部署了十二五时期要在数字出版领域组一批重大工程、实施一批重要项目、研发一批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新的品牌,带动新闻出版业的整体规划和具体任务。

第三方面,实施项目带动。早在十二五初期,我们就分别启动了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中华字库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国家复合数字出版技术工程等新闻出版重大工程项目。这些也是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特别指出的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

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及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中,我们还统筹规划设计了31个重点项目,其中有关数字出版的项目占到了这31个项目的60%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会加快产业升级、结构改造、数字化转型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装备和标准支撑,同时也将极大带动核心技术以及新型产品的推广应用和信息消费。

第四方面,加强版权保护。数字版权是数字出版领域的核心环节,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制约作用。一方面,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及技术创新,对传统版权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果原创数字作品的版权得不到有效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数字出版的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强度不够均衡,将严重阻碍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现状令人十分担忧,传统出版业所拥有大量的内容资源一直未能有效的解决数字版权归属问题。据统计,传统出版企业拥有明晰的数字版权的出版物占总体内容资源的比例不超过10%,这使得以内容为王的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地位日趋衰弱,难以实现自身价值。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鼓励和倡导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设立数字版权交易中心和版权管理平台,提供数字版权的登记、认证、鉴定、监测、维权以及交易、统计、结算等服务,为彻底解决版权问题进行大胆探索,积累实践经验。

第五方面,实施转型示范。2012年我们组织开展了面向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工作,从组织策划、评估体系研究、技术指标设定、行业申报、专家评审、媒体公示到业内公告,前后历经了一年半的时间,最后确定70家作为数字出版示范的单位,其中出版集团5家,单体出版社20家,报业集团5家,报社20家,期刊社20家,占全部申报单位总数的16.3%,占全国传统报刊出版单位总数的0.56%。我们开展的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工作不是评优评先,而是遴选一批在数字出版领域起步较早、思路清晰、成效明显的传统出版单位,通过树立典型、交流借鉴和推广实践经验,探索开辟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之路。首批入选单位能够从多个领域和角度比较真实的反映出传统出版单位开展数字转型的现实水平和客观实际,既有亮点和可示范性,又有一定的市场业绩,能够为广大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这些企业在转型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思路和方法,对全行业而言具备了示范性、可学习性、甚至可复制性。

第六方面,推动行业合作。继2001年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合作协议之后,2012年我们又与交通银行在京签署了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交行将在未来的3年之内,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500亿的金融支持,为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合作共赢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传统出版业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借助数字出版这一个纽带,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合作日益深入、广泛,产业链在不断完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深化,外延在不断扩展,并开始逐步向其他行业拓展。我们认为,通过不同行业间的联合、合作乃至融合,必将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进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就向大家简要介绍这些情况,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周庆山:感谢张司长的精彩演讲!张司长回顾了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权威数据、发展进展和政策规划导向和问题,特别是提到了数字版权的问题,还有就是目前数字出版转型的示范工作,为我们发展数字出版文化新业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政策指南。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秘书处  参会咨询:刘璐 51553686-812  媒体咨询:许佳 media@icipku.org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传真:86-10-51553688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