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论坛专题发表会

专题发表(一):产业政策与战略策略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434室


漫谈“十三五”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李厚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化产业理论以及认识观念的梳理,试图探讨“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局面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多种可能性。本文认为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的美好愿景,克服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困难,就需要统筹兼顾文化公共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使文化产业增加值能较“十二五”期间有着明显的提高,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转变的作用更加明显,要能够正确处理好文化产业带状发展和区域平衡之间的关系,使文化产业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创意融入、科技创新,不断深挖文化体制改革的红利,实现文化富民、文化增智,使之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的新生点,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十三五”时期,新常态,发展,创新

跨文化贸易背景下建设离岸文化中心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伍  庆  (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柳立子  (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内容摘要:全球化的推动下,跨文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文化生产跨国分工与合作逐渐深化,跨越国界的文化传播更为容易,使得跨文化贸易迅速发展。尤其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坚持文化先行,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我国跨文化贸易也正在演化出新的趋势,跨文化贸易的内容从文化产品延伸到文化资源要素,跨文化贸易的形式在引进来的同时注重走出去,跨文化贸易的对象也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跨文化贸易推动文化走出去,还面临许多挑战。论文提出离岸文化中心的概念,即吸收和利用非本地、非本国的文化资源,生产出面向外地、外国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并实现对外传播输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美国开展离岸文化生产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离岸文化中心在内容上“跨文化”的特征,在形式上两头在外的“离岸”特征,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离岸文化中心,有利于开发文化资源,汇聚吸收世界文化精华;把握市场需求,推动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引领文化交流,提升中文国际文化交流中介地位。对于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贸易,离岸文化生产,文化产业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话语权
      刘庆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管传媒学院讲师)
      内容摘要:全球化不是美国化、西方化,而是每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成为独一无二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体。同样,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和电视剧产业化路径也是因地制宜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探讨了文化产业发展背后资本的驱动作用以及资本对文化话语权的追逐,并进一步展开讨论了文化产业与国家话语权之间的重要关联。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化,资本人格化,文化输出

国外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杨玉娟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应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激烈竞争。文化产业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具有其它经济政策等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各个国家受到不同的政策引导, 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 对于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范文化市场竞争秩序,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政策,文化市场

内容管理视域下中国影视产品财税政策研究
      王  苏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内容摘要:影视产品的核心是内容,判定一部影视产品的内容是否具有本国国籍往往是一国影视产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判定影视产品是否为本国国籍时都会从影视产品的创意人员国籍分布,影视作品生产地、相关摄制费用流向等多方面进行考量,被判定为本国国籍的影视产品,其制片人和投资人才能有资格申请财政资助。中国政府虽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影视产品的内容管理,并出台了多个相关规定,但是尚未建立起与中国财税制度相配合的完整的框架体系,本文运用国际比较法对各国电影产品财税政策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提出基于内容管理的电影产品财税政策改革建议。
      关键词:内容管理,影视产品,财税政策,影视产品国籍,税收减免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走出去”战略新思考
      刘江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陈金子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生)
      内容摘要:文化“走出去”战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文化交流、文化基础建设等的指导性战略规划,对于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维系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进入“十三五”规划之年,在“一带一路”建设开启的背景下,文化“走出去”战略也面临着新的历史站位和时代要求。本文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要求,分析新时期文化“走出去”面临的转变和存在的挑战,围绕打造区域内沿线国家成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以推进文化共认、文化共建、文化共享为价值取向,分析基于历史脉络的文化“走出去”基本路径和战略次序,从平台建设、资源流动、资本整合、产业推进、科技融合五个维度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跨文化传播延展,文化产业


专题发表(二):文化创新与版权产业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434室


“互联网+”语境下消费文化形态研究
      刘  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诞生于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将其进行两个元素的拆分,分别为“互联网”与无穷大的“+”。“互联网”本身为文化与创意的延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既是文化传播的工具,也是创意共享的平台;无穷大的“+”不再简单代表一个符号,而意味着元素可容纳度的扩展,“互联网+”的出现代表着传统性数字时代向融合性数字时代所迈进。在此种语境下,消费文化形态呈现由意见化引领向平面化发散的转变,并伴随失真化、独树化等形态的出现。“互联网+”为消费文化形态提供了动态化、多面向的平台,在文化产业中“互联网+文化创意”的组合实现了对于横向上平台宽度的扩展与纵向上内容深度的延伸。
      关键词:互联网+,文创产品,文化消费,失真化,独树化

网络小说IP影视开发模式探究
      张立波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
      刘园香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内容摘要:网络小说IP和影视剧的结合将阅读者的“点击量”有效转化成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电影作品的“上座率”和衍生产品的“购买率”,正在成为一条可以整合多方资源的产业链。以实现开发过程中价值增值的产业链为基础,网络小说IP影视开发价值的实现可以划分为网络小说IP的创作部分、影视公司与播放平台的运作部分、网络小说IP衍生品的制造和销售部分三个主要部分,并且每个部分都包含若干子部分的有机协调开发,形成以网络小说IP为核心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发散式的影视开发产业链。
      关键词:网络小说,IP,开发模式

自媒体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
      白晓晴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迅速升温,流行文化的粉丝以更加具有互动性和创造性的方式参与文化生产与传播,不断丰富着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化。本文通过构建文化趣味与资本类型的二维坐标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对粉丝文化进行了定位和价值重估。作为一种从属文化类型,粉丝文化是对官方大众文化的解读与补充,其补充作用具有一定的长尾特征。粉丝的文化生产力源于对明星等文化品牌“光韵”的解构,对文化品牌的祛魅可以显著提升粉丝文化的生产力。在自媒体普及与泛娱乐化的语境下,对粉丝文化的关注和解读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创新与娱乐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粉丝文化,光韵,文化产业

新常态下国有视频网站版权资源的利用研究
      秦宗财  (南京大学商学院理论经济学在站博士后,副教授)
      内容摘要:我国国有视频网站与民营视频产业一样,从内容建设到渠道拓展,从终端创新到用户需求,从政策管理到技术进步,从服务国内市场到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着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的良好机遇。与民营视频网站相比,国有视频网站具有丰富的自制版权资源,新常态下充分利用版权资源是国有视频网站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市场竞争考验,国有视频企业应如何充分挖掘版权资源尤其是自制版权资源的潜力?如何吸引更多的受众用户?新常态下国有视频网站应当充分挖掘版权资源,拓展IP产业链,实现版权资源保值增值。本文通过考察国有视频网站版权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视频网站,版权资源,利用

数位经济授权策略模式之研究:以国际LIMA组织为例
      杨神珠  (台湾实践大学资讯科技与管理学系)
      内容摘要:创意产业的新兴与产值亮丽展现是国际显而易见的趋势发展,更显示出创意产业的被重视与强化发展项目。产业中的理论家与实业家们,试图为产业中的创意资产和文化产品标售出价格。但是,这些创意产业的创意资产与文化产品的标价,在价值评量过程中,内涵文化价值或是外在经济价值,是如何计算,且熟重孰轻?这些是在创意产业授权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创意资产、文化产品的整体价值评量,产业中有以智慧财产权(IP)为核心的计算方式;例如有以肖像权(Character IP)在各发行媒介例如电影、动漫、游戏软体、书籍出版等的肖像权的使用;还有不同程度的内容的使用。创意产业发展创意资产与文化产品的展现,更以虚拟数位的方式呈现,创造消费者的新体验。更在数位经济时代发行的转跨媒体(Transmedia IP)的模式产生,形成重要的创意资产在不同平台上的转换例如App、iPad、eBook。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在数位经济时代的IP的价值转换,是被如何计算,以作为价值交易的价格。对于创意资产和文化产品在智财权、版权的计算,本研究并非以传统的经济价值来做计算,而是对于文化内涵投入的过程,与实质产出之后的整个历程,加上其有形与无形的价值计算而出。本研究以 David Thorsby的同心圆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创意产业的重要核心,是否符合现代数位经济的计量价值价的计算概念,并以国际授权组织(LIMA)授权模式的发展,探讨国际授权的营运模式,与创意产业的创意资产和文化产品授权策略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提供数位授权策略模式的关键因素,并期望做为未来创意产业参考指标。
      关键词:创意经济,数位内容,数位经纪,价值链,LIMA

产业生态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研究
      杨代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明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内容摘要:要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目前围绕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研究还围绕概念展开探讨。本论文拟从文化产业整体生态的视角,分析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从而揭示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内部生态系统,并基于各自的内部生态系统,建立其内部演化发展的分析框架,从而分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企业与传统业态企业以及其他新业态企业的竞合互动、协同进化的机理,为进一步分析和预测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提出完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用产业经济学、系统学、混沌论、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拓扑分析方法、复杂网络分析法、价值工程、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归纳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概念,尝试界定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范围,构建和分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生态结构及其演化机理,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典型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归纳提炼其商业模式。
      关键词:生态,文化产业,系统,新业态


专题发表(三):区域发展与文化旅游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438室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文化遗产资源与创意城市——以上海虹口区项目为例
      沈  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思渝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创意城市的概念自提出至今,愈发强调城市中的居民自信以及知识资本(汤姆•坎龙,2004)以及突出内在文化等软件设施方面独特的文化建设(查尔斯•兰德利,2009)。在这当中,传统文化的有机保护、传承与融合成为塑造独特城市个性与打造个性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而文化遗产资源分布于城市当中,兼具保护与利用双层属性,对其进行合理且富有创意的开发、整合和升华阐释有利于城市文化的有机更新和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创意城市。上海市虹口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项目以架构挖掘文化资源、整合主题游线、培育社区文化、多种展陈手段为其四大战略内容,将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文脉和历史线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空间和功能有效整合起来,以期在保护传承历史文脉过程中给市民带来更新、更丰富的文化体验。本文以此为个案研究对象,结合创意城市以及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相关理论,重点讨论作为历史文化的遗产资源如何利用“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样的展示和串联手段以实现传统的再现、打造城市的创意个性并融入当代社区生活,同时分析该案例中所存在的在硬件技术、经营管理和社区认同度等方面所存在的难题与困境。
      关键词: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创意城市,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生存
      秦  枫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内容摘要:随着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社会进程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空间受到压制,为其传承发展带来阻力。但现代化浪潮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和传播途径带来了新思路,诸如新型城镇化、文化科技化、文化商品化、产业化等。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保护传承问题并结合徽州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加以说明。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生存,科学技术,产业化

宗教文化产业影响力与其传统文化传播潜力探究
      李尽沙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在中国当前宗教政策中,对于宗教用品及其相关的文化产业没有较多的限制,加上本身其产业发展的独特性,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与较为完整的体系,通过对于基础宗教场所实际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宗教相关文化产业所拥有的规模与较强影响力,直观了解到其文化传播效果与可预期的传统文化潜力。而如何追求实现现行政策中发挥宗教积极性的要求、将宗教文化中积极合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这一课题,则拥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于佛光山等成功案例的借鉴,力求探索出在中国政策约束、文化创新、宗教自办的三重语境下实现良好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可能性,引导宗教文化产业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更好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宗教经济,文化创意,信仰传播

论旅游产业的品牌创建
      王光文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内蒙古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内容摘要:我国旅游产业经过自发生长、无序竞争、粗放管理阶段之后,整体上已进入到品牌创建阶段,其范围包括从城市到乡村的旅游目的地、大小旅游企业以及各类旅游产品。但从“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来看,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品牌创建”这一问题关注不多,相关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远没有跟上实践的步伐。在此情况下,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产业和品牌创建各自划分层次后进行分析)、引证法、例证法、比较法等方法研究旅游产业品牌创建,以期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从旅游消费者的视角来看,旅游产业要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去哪儿消费”,即旅游目的地;二是“找谁消费”,即旅游企业;三是“消费什么”,即服务性质、物质性质和混合性质的旅游产品。进而言之,消费者视角的旅游产业品牌创建,就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旅游产品这三个层次的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旅游产业的品牌创建工作,可归纳为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管理这四个方面。其中,品牌定位主要是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选出品牌的竞争要素,确立品牌的独特地位,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品牌设计主要是以视听、心理方面的感知要素进行品牌标识设计、口号设计、形象设计、故事设计、传播设计等设计活动;品牌传播主要是品牌信息、品牌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品牌管理主要是以品牌资产提升为目标、以旅游体验调查为依据、以获得利益相关者支持为根本的贯穿于品牌创建全过程的管理活动。
      关键词:旅游产业品牌创建,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管理

故事+交互体验: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王  爽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方向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旅游的目的是娱乐体验,“赏心悦目”是旅游项目开发的基本准则。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性、线性,而使信息流通变成交互的、多向行为;传受主体的身份界线也逐渐被消除。在网络社会中,旅游项目开发应当以故事开发为核心,以交互体验为推广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突显出受众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本文以网络时代受众突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互联网媒介普及应用前后的旅游业发展特征,基于文献调查分析方法,探索出网络时代旅游发展的内容关键——故事以及推广关键——交互体验,以其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业,旅游项目,故事,交互体验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机遇研究
      郭  靖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内容摘要: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文化旅游是打破意识形态壁垒、经济贸易障碍最温和的途径。通过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带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达到促进文化经济交融、实现民心相通的目的,是深度文化交流最有效的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愿景,是一个顺应时代要求和加快全球经济发展的倡议。“一带一路”战略以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为平台, 将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与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为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应用相应的产业理论知识,结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愿景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发现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机遇,并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得出有创建性的结论。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机遇


专题发表(四):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438室


互联网思维下的产业创新发展: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
      何  莹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互联网思维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个熟知的概念,然而从熟知走向真知还需要一个现实性的过程,这一现实性过程就是要把握实存,揭示本质。互联网思维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列为了经济发展、产业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以互联网思维来实现产业的整合与产业创新体系的建立是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发展的题中之意。本文正是试图在互联网思维中审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这不仅仅是一种话语方式的调整,本质上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批判的文化工业是对文化生命力的抹杀,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工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变正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这一体现具体化为三个维度:首先是从客体文化走向主体文化,其次是从文化的刻板复制到文化的创新整合,最后是从文化工厂到文化强国。三个维度的转变呈现出了互联网思维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轮廓,这一轮廓不仅揭示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反过来揭示出了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内涵与现实价值。谈及“互联网+”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简单相加,这是一个双向渗透融合的过程,是通过互联网思维深化改革,实现全局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产业整合

文化与科技融合:演进机理与历史语境
      宗祖盼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遵循着一定的演进机理,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论文指出,在原始蛮荒时期,原始文化与简单技术呈现出混沌般的交融共生形态,具有同根同源的特性;而在漫长的封建文明时期,文化与科技则相对分离,并沿着自身的系统独立发展;进入近代社会后,文化与科技相互隔离的状态被打破,并在工业时期出现积极融合与消极冲突并存的局面;在信息时代,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文化发展正在引领文化与科技融合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文化与科技开始以主动姿态向对方渗透,呈现出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总体而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呈现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浅层”到“深层”、从“手工”到“机器”、从“零星”到“规模”、从“偶然”到“必然”的运动轨迹,具体表现为“工具”、“器物”、“产品”、“产业”四种形态的过渡。由此可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并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当代命题,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方式,是人类基本意义要素的组成部分并贯穿始终。而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问题,包括融合范围的广泛性、融合方式的多样性、融合价值的多重性等,则是一个不得不给予关注的当代课题。
      关键词: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演进机理,历史语境

大数据环境下网络新文学初探
      张桂刚,杨颐,翟翊辰,岳野,王健,黄卫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闫贤良 (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内容摘要:网络新文学是一种崭新的,不同于传统网络文学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大数据环境下的新产物。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众包技术、多媒体技术(尤其是HTML5.0)、数字化(含汉字、美术、舞蹈等)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语意计算技术以及类脑技术等,将文学纳入到一个人人可参与(含众包等),展现形式完全多媒体化、数字化(含汉字、美术等),计算分析能力云计算化、大数据化,文学深度语意化以及类脑化,传播方式网络化(互联网、移动终端、微博、微信等)的新的文学体裁和方式。本文将从创意与技术两个方面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新文学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实现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网络新文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中国主题乐园产业的学术话语分析
      张  雯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内容摘要:近二十年来,主题乐园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青睐的休闲目的地。《2014全球主题乐园和博物馆报告》显示,中国华侨城集团、长隆集团和宋城集团已跻身于全球十大主题公园集团之列,中国的主题乐园产业在全球范围赢得了声誉。主题乐园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过去二十年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指出现有的学术重点和研究不足,以期更好地开拓主题乐园产业的学术研究。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为质性研究。首先以“主题公园”和“主题乐园”为关键词在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搜索;然后对所收集的论文进行概念式内容分析(conceptualizing content analysis),通过对标题、关键词及全文的分析后剔除不以主题乐园为主体的论文;最后对所选论文进行归类并概念化。初步结果:本文将145篇核心期刊论文分为十类:主题选择、文化遗产、生命周期、经营管理、竞争优势、旅游产业、创意产业、区域规划、区域经济以及文献综述。除去文献综述,其他九类可概括为三个更高层次的概念:作为产品的主题乐园、作为产业的主题乐园,以及作为城市功能的主题乐园。本文同时指出主题乐园产业研究的两个薄弱话题:一是主题乐园对所在区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二是主题乐园产业相关政策的系统分析。
      关键词:主题乐园,旅游产业,城市文化,元分析,扎根理论

文化科技融合研究:版权贸易与金融支持的双重视角
      陈能军  (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王  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文化科技融合途径众多,且各自的重点不一。但无论何种融合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这都离不开版权贸易的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推动。因此,本文基于版权贸易与金融支持双重角度,以中国2000—2013年相关数据为依据进行有关实证分析。就版权贸易而言,以26个省(市)、自治区版权输出和输入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版权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版权输出和输入都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正向作用,其中版权输出的作用大于版权输入的作用。就金融支持而言,以中国的文化科技与金融数据建立了实证检验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最后根据双重实证结果,围绕文化科技融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版权贸易,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金融支持,实证研究

邮箱:fici@fici.org.cn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备案号: 京ICP备10033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