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举办:共话新征程上的“文化自信”与“融合创新”
[组图]第十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举办:共话新征程上的“文化自信”与“融合创新”

      2019年1月5日至1月6日,第十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紫金文创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德必集团、博雅光华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纳税人报协办。本届论坛以“新征程:文化自信与融合创新”为主题,顺应时代呼唤,关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吸收借鉴多元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创新境界的提升,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迈上新征程。广邀百余位来自文化产业领域内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燕园,共襄盛举。

 
      5日上午的主论坛上,联合国贸易发展署创意经济部主任Carolina  Quintana,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黄昌勇,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讲席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宋建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教授,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向民,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王齐国,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少峰发表了主题演讲。主论坛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向勇担任议程主席。应邀发言的与会嘉宾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产业的定位、文化的新使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联合国贸易发展署创意经济部主任Carolina  Quintana《Optimizing Creativit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an International World: UNCTAD’s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Creative Economy(助推创意发展与人才培养:联合国贸发会对全球创意经济的贡献)》为题,从全球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出发,从全球、亚洲、国家、个人等多个层面解读创意产业服务经济领域生产、贸易发展的重大影响。她指出新的技术和架构如区块链将为文化贸易管理带来挑战和机遇,而应对这种转变需要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她以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计划和瑞士的创新生态系统为例,阐明了联合国贸发会对全球创意经济做出的独特贡献。
 

(图为Carolina  Quintana)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黄昌勇以《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思考》为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从中国汇入世界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潮流引入,指出应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转型提升需求,目前中国文化产业面临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并提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思考:注重文化产业的审美价值追求、关注本民族的传统的IP价值的开发、需要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批判意识。
 

(图为黄昌勇院长)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讲席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以《文化自信与守正创新》为题做了主题演讲,从新时代的多重含义切入,指出在文化层面新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他强调,实现守正创新首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他以故宫博物院跨界联合、央视经典创新节目为例生动诠释了“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其次,守正创新必须找准创新路径。从观念、业态到路径实现全面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后,守正创新必须处理好本来与外来、继承与发展、文化与创意、审美与市场、当下与长远之间的关系。
 

 (图为李凤亮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宋建明以《创新-可持续生存与文化自信》为主题做了演讲,通过反思过去设计界在文化自信、创新、可持续生存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以乡村振兴与地方创生话题为例,指出在未来应当注重寻找乡村的自然状态及其在刚需、外溢和衍生之间可持续的逻辑关系,以美学精神为核心,凸显地域文化风貌,找对人做对事,打造乡村自在“生活态”的宜人环境。他以无印良品的东方生活美学为例,强调培育自得的生活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基本点。
 

 (图为宋建明教授)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在主题演讲《文化创新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中,指出文化创新作为先进理念、传统更新、高级要素在世界进入创新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提出文化创新需要具备文化吸引力、文化创造力、文化辐射力三大要素,从开发优质内容作为制高点、平台渠道融合作为引爆点、技术与创意融合作为突破点、精准化+泛娱乐消费作为兴奋点四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创新的路径。最后他向与会学者发出倡议:应当在观念层面上树立创新的理念,在实践层面上密切关注技术、资本、内容的结合,为应对文化创新的趋势做出中国学者的对策和贡献。
 

 (图为花建主任)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向民教授以《文脉传承与产业创新》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从南京长江大桥修复所寄托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引入,强调文脉传承的核心是文化自信,对文化清晰的认识是形成文脉并进行创新的前提。他指出进入精神经济时代后,所有的财富将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文脉传承的载体不仅仅是文艺作品,而是充实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具备丰富的物质功能、符号价值和文化价值。李向民教授以生活产品的文创化趋势、影视产品对国家形象传播的积极作用为案例,指出产业的文化化正在促进传统产业成为文脉传承的载体。
 

 (图为李向民会长)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王齐国的演讲主题为《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从理论研究成果、实证研究成果、2018年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排行榜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评价体系的独创性。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的核心评估模型以“价值驱动”、“审美驱动”为两仪,“文化创意+”创意生态、“文化创意+”赋值能力、“文化创意+”审美驱动力、“文化创意+”创新驱动力为四象,为全国各城市通过文化创新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图为王齐国研究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少峰以幽默、前瞻、洞见的“峰式”风格就《文化产业人才升级》这一题目进行了演讲,首先分析了企业家、商人、艺术家、职业经理人的不同角色定位。他指出目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七大误区:简单的进化论、过时的硬件思维和筑巢思维、落伍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的跨界、没有面向未来、对人才的要求不具体、有教无育,并以回归基础要素为思考原点,从需求导向、职责关联、互联网思维、领头羊思维、速度问题、企业家精神入手,要求未来的文化产业人才做到知行合一,具备职业经理人素质,跟相关领域高人沟通对话、举一反三的能力,做到见识和行动能力并重。最后他提出了面对产业融合跨界的五大人才培养对策:头部人才提升、改造相关者条件、增加实践研学项目、重视企业需求反向定制人才、全面提升所有从业者素质。
 

 (图为陈少峰教授)

最后,主论坛的议程主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向勇做了总结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出,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文化产业肩负着新的使命和发展的前景。希望未来文化产业能在时代发展的新征程中,坚持在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合创新,立足当下,走向世界,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世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图为向勇教授)


 

邮箱:fici@fici.org.cn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备案号: 京ICP备10033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