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 共创共生:设计智造驱动地方发展新图景

2023年1月7日上午,第二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顺利开幕。7日下午,“共创共生:设计智造驱动地方发展新图景”分论坛在线上举行。分论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依托中华文化发展的创新方向,紧紧围绕文化生态创新、数智技术升维、产业跨界重塑等问题深入挖掘,探寻地方特色基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设计智慧。

卢涛 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卢涛担任分论坛议程主席,并致欢迎辞,同时代表论坛主办方对演讲嘉宾及研讨嘉宾做了详细介绍,对与会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

韩绪  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教授

韩绪发表特别致辞,对“设计智造驱动地方产业新图景”这一主题做剖析和解释,高度评价新年论坛的学术意义,并对本次论坛提出殷切期许,希望论坛能以前瞻性的意见激发更多的深度思考,充分发挥智库力量,从而更好的把握产业发展方向,造就更多文化产业政策促生。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

于丹以《后疫情时代文旅业态融合新趋势》为题发表精彩演讲。她从什么是后疫情时代文旅业态融合新的趋势,文旅融合中的价值回归与唤醒,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个方面解读文旅融合新趋势。文旅融合并非是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文化精神与旅游载体在时空中发生的化合反应,以“化”为主,做到深度融合,让人们在文旅发展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胡钰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教授

胡钰以《数字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创造力》为题做主题分享。他提到,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当代最具显示度的文化现象,也成为当代城市文化创造力提升的重要依托;并指出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难点体现在:一是版权问题,二是能耗问题,三是伦理问题;从提升城市文化创造力的要求来看,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是:积极数字化,合理金融化,充分公共化,强调数字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广大公众。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特色产业服务集聚平台成为有效途径。在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形成数字人文主义,即创新力与人文感兼备的导向。

祝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学院研究员

祝帅进行题为《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设计”及其本土资源》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设计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是结合中国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制度进行的一种自主创新;中国设计的核心或者根本问题就是因地制宜,就是一种差异化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主潮的同时,建设中国特色交叉学科设计学也必须遵循地方性的传统的文化经验呈现内在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从而,让中国设计在国际话语场扮演一支不可缺少重要的文化力量。

俞坚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NACAA)院长教授

俞坚以《未来生活场景的系统营造》为题做主题分享,从生活场景的系统视野、场景系统的关联模型、系统营造的联动策略三个方面畅谈未来生活场景的系统营造。场景关联模型把人事物场境这样的智慧关联的关系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时间的三维体系中进行思考;系统营造的联动策略可以理解为,发现、构想、架构、运维这样四个过程;设计师是地方营造的合伙人,设计服务就像APP一样不断升级版本。

胡军   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教授、欧中设计促进会主席

胡军以《互联·设计》为题发表精彩演讲。他提到,互联性就是在物理世界基础上提供信息连接,认为通过技术上的连接性,来影响人跟人之间的连接感、相关性,可以对社会进行变革,就是所谓系统化的变革。当然,这个系统化变革并不指的是革命,而是指对社会施加影响,对人的行为、人的社会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设计师要具有强烈系统观。研究方法是综合学科的、多学科的,需要对设计的工具和设计平台进行重新的设计,重新的改造。设计的流程不只是在实验室、设计室里进行,而是必须放到现实环境中进行。

余伟忠     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教师,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在后续的圆桌研讨环节,余伟忠担任嘉宾主持,与嘉宾们就未来乡村文旅新趋势、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新方式等问题展开互动讨论。

向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向勇提到,在中国的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上,自己正在思考一种“新乡土主义”,一种包容性、协同性的发展,即如何把乡村当中具有地方感、活态性、生活化、日常性、真实感的乡村资源变成文化旅游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把乡村的现代化、品质化、时尚化、个性化、高级感能够因地制宜非常合理合适地在乡村呈现出来。未来中国的乡村分为两种市场,一个是目的地市场,一个是客源地市场。其中,目的地市场背靠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或者5A级景区,将其作为发展的人流导流地;客源地市场主要靠近一些有消费能力的都市,通过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吸引人流。

武小川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武小川认为,艺术赋能乡村推动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艺术的力量,带动“八方”,参与乡村社会生态系统整构建。“八方”是指,1.带动资源引入;2.带动城乡互动;3.带动环境提升;4、带动社区美育;5.带动全域文旅;6.带动文化再造;7.带动农销增值;8.带动基层动能。在带动作用中,艺术产业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种多向度的赋能,赋势能、赋创能、赋动能和赋产能,在多元互动这样的空间里,才能使乡村文艺在乡村发展中起到最核心的作用。

段晓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办公室主任

段晓华认为,中医药助推乡村振兴中最突出的靶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助推中药产业发展,第二个是生态康养旅游基地建设。她指出中医药在乡村振兴方面,助力经济发展是基础,保障百姓健康是根本,提升百姓中医药文化素养是动力,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才是真正让中医药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持续发挥“药力”的关键所在。

高凤麟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高凤麟认为,设计创新应该是从产品内部核心找到提升它品质的办法,从而使产品真正变成一件品质优良的东西,这样才能有持久的商业实现或者可持续发展;设计师必须要具有高感知力(真正体会到用户对这件产品是否具有功能性提升美学提升的一个接受性)。希望未来中国的设计师在赋能乡村振兴产品的时候,把我们对于产品真正的情感注入进去,而并不是简单肤浅的去塑造一个所谓美的产品。

邵景峰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设计师

邵景峰提到,以往看到很多汽车造型设计师都是欧美的面孔,当下,中国的汽车设计师面孔不断的出现,这是一个时代特色;汽车设计推动地方发展是有很强的地域性的,汽车设计必须着眼于全中国各个维度,同时指出只局限于中国这个市场是没有未来的。他认为,未来的汽车产业变革来自中国,而未来的汽车造型设计趋势也必将始自中国。

邮箱:fici@fici.org.cn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备案号: 京ICP备10033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