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 嘉宾对话一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9

王亚南:我不同意欧阳教授的观点。去年刚好是改革开放30年,大家想一下,改革开放30周年,什么样的重大变故是最深刻,又涉及我们社会最全面的,我归纳了一下,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那么我们就想,整个文化生产,大家注意我用的是文化生产,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整个文化生产是不是应该放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来运作?问题就是现在文化体制改革,所谓的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改制,面向市场。那么我想请问,公益性文化事业就不需要面对市场了吗?就不必放在社会主义完善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了吗?是不是要为它保留一个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甚至连计划经济的模式都不是,叫做文化供给制。

我们仔细想想,如果说一个完善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外还留有一个计划经济的一块自留地,或者是一个文化供给制的一块地,这叫什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所以我的观点,无论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它都是文化生产的一部分它们都必须面向市场。只不过在市场上进行细分,就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那部分文化事业,它依然是文化生产的一部分,它依然要面对市场,只不过它面对的那个市场是公共市场,市场上的消费者只有一个,社会整体。那么社会整体,它无法来买单,那么政府代为买单,供大家消费。区别仅仅在于,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买单不一样,所以它也必须面对市场。公共文化生产也必须面向市场,要不它生产出来干什么?

03年李长春曾经说过,基本观众,获奖是最终目的,投资是政府主体,就是说生产是为什么都不知道,投入了不提倡产出,这些都是我们文化生产当中的严重弊病的。我的观点,无论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必须面对市场,在市场上再来区分。私人产品,由消费者个人或者是家庭,或者是集团为单位去买单。公共产品,消费主体是社会整体,由政府代为买单,买单以后无偿供给大家消费,但是这个无偿不是说福利,依然是生产行为。它是产品民众的文化素质,也就是国家的实力。谢谢。


皇甫晓涛:王亚南讲了公共文化事业讲了也要面对市场,下面有请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理事长杨志红(音)博士讲几句。


杨志红:我刚才同意王教授提的,任何文化对市场都同样重要,我同意他提出的买单不一样,因为走市场,还是会有一些人没有东西可看,就属于公共文化的部分。刚刚提到学科建设,我觉得有几个事情要强调。第一个,文化创意,创意跟创新、创业是三个概念,目前创意、创新讲的很多。其实整个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方面非常重要,而且这个行业里面真正的核心是版权。如何在研究也好,在人才培养上,能够让大家有更多的对版权的开采,版权的管理,以及版权的应用,能够达到一个专业水平,这个恐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个,我们最近看到很多,包括从《功夫熊猫》,以及现在热卖的一些电影,文化产业数字科技的应用,我想是非常重要的。我看了一些英国的资料,不停强调必须要有一些科技性的人才进入这个产业里面,因为很多创意,很多创新,怎么样利用好这个科技?今天假如没有这些好技术,其实文化产业有一些东西是非常可惜的,我们如果把在人文方面另外的其他科技性学科能够引入进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学科里面要认真考虑一下完整的产业链,让产业里面的人才来进行研究,那么我们学科建设才比较完整一点。


欧阳有旺:文化产业跟文化事业,主要区别,当然市场确实有一定的区别,我认为这是一个区别,假如说面向市场,应该以盈利为目的,自负盈亏。文化事业单位不自负盈亏,面向市场都自负盈亏。我强调我的观点。至少一个是自负盈亏,一个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一个是政府作用,一个是市场作用。


观众提问:我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编内工作人员。第一,刚才王院长讲的观点很鲜明。第二,我同意中国社科院的观点,另外就是清华大学范教授的观点很鲜明,我很赞赏这几位。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今天谈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问题,对于学科建设,我想应该是以文化为主导,以产业为基础。为什么?任何创意、创新,如果没有深刻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要以产业为基础吗?因为我们的学生要就业,我觉得应该给文化产业的学科有一个定义,它是一个实用学科,我们学生要就业,要到电影,或者是媒体、动漫、旅游去工作,所以我们学科建设要建立这样的学科,比如说影视学、动漫学,对于这些学科上要有历史的现状和未来,对未来的创意等等这样一种思考,也许对于我们文化产业学科是可行的,当然这是一个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皇甫晓涛:上半场发言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录入:xuening    责任编辑:xuening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100871 | 电话:(010)62767249 | 传真:(010)62757883 | 邮箱: fici@pku.edu.cn | 
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合作联系人:钮沭联(13681418740) 管理员登录  
联系方式
媒体联系人:修 菁(13810270517) 
会务联系人:杨丽伟(1324179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