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聚焦“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
作者:黄维、鲍…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4-1-20

“《爸爸在哪儿》为什么会这么火?因为透过这个节目,能感受到孩子们的魅力,能分享来自童年天真的笑料,以及对明星们的私人生活,勾起大家对童年的回忆。”在日前举行的2014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韩国文化广播公司《爸爸,去哪儿》的制片人Kang Gung与大家分享了《爸爸!我们去哪儿?》制作的前前后后。

2014年1月11日-12日,以“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为主题的2014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教授分别为论坛致辞。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文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发起人保罗·欧文斯,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综艺节目制片人Kang Gung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做主题演讲。

闭幕不久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回顾改革开放历程继承改革开放成果的一次重要大会,会上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今后10年到20年,中国文化发展仍将处于建设文化强国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如何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给出的待解之题。2014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文化的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为主题对这一时代命题给予聚焦,通过多元对话促进对构建文化社会和建设文化强国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并深入探索如何通过社会设计和公共创意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市场体系,实现文化的力量,力求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集思广益。

在第十一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开幕式中,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作致辞演讲。在致辞中李岩松校长肯定了文化产业研究院这样一个推动北大资源和校办咨询对接的文化产业平台,指出这一平台不仅是学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研究基地,而且成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咨询机构,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叶朗教授回顾了过去十届新年论坛的主题及举办历程。十年来论坛紧跟国家建设和时代发展,为国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和建议,也为探索区域为了产业发展模式与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二人都强调了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统载体的重要性,北大作为研究型综合大学肩负着孕育新思想、产生新学派的伟大使命。同时表达了对新年论坛的希冀。希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这个平台所发出的声音会引导与会者做出更多的战略思考,唤起与会者以广阔的视野,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实践深入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唤起人们在高科技、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

开幕式后的主论坛中,演讲嘉宾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版权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发表各自的深刻见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入手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首先发表以“为发展并完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厉无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是消费驱动产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系统论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变:其一,从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其二,从以规模增长为目标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转变;其三,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向国民经济体系整体发展的转变。文化产业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带动各行各业的升级与发展,所以在文化市场方面要考虑活力、动力、魅力、潜力、合力,这五个“力”的推动。首先,要提高文化市场的活力,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增强文化市场的动力和释放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第二,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创造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三,要彰显文化市场魅力,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第四,要挖掘文化市场的潜力,扩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第五,形成文化市场合力,协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以深厚的理论积淀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历就“版权的价值与实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强调了版权与文化的关系是紧密关联的。阎晓宏提到自己与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之父霍青斯的交谈,霍青斯告诉他“版权是文化产业的内核,在这个内核基础上生发版权业”。 英国的创意产业很发达,这种发达是以版权保护为基础的。正如日本学者梅天久所讲“20世纪是专利的时代,21世纪是版权的时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好的作品是在市场规则下形成转让授权之后才能进行加工、才能进行复制。其次,回顾了版权发展的历史,从1709年英国的安娜法典到1887年日内瓦的伯尔尼公约,再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十国方案”关于知识产权的协定。指出中国加入WTO以后,版权的价值会更加凸显,版权可以给文化发展与繁荣带来巨大活力,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第三,强调版权要转化为文化生产力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引下,各项政策要跟进,国家文化执法部门要尽职尽责,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另外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创新能力。从各方面来看,文化发展最好的时期到来了。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文彰畅谈“用改革释放文化的力量”,在演讲中提出了对改革独到的见解。在阐述了文化力量受压抑的现状后,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这些部署包括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理顺与文化企业的关系,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机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协调机制。在周文彰看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的改革不仅仅如此,想要贯彻《决定》把改革引向深入,不能只看文化体制改革这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决定》向我们传达的是中央关于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思路:其一系统全面的思路,强调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都连在一起,如国企改革实际上就是围绕搞活国企进行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的改革;其二文化导向的思路;其三突出重点的思路。周文彰还提出在文化领域,政府与市场的管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政府管理有审批干预过多的弊端,造成一效率低下,耽误无数时机;二主观随意,批出重复建设;三权力寻租,导致许多腐败;四缺位错位,造成该管不管。在文化方面还保留着较多的审批手段,但随着市场的完备、生产主体的自律,我们的文化审批项目也会进入逐步适应的过程,这样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会将进一步得到解决。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结合北京市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北京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2012年按照国家产业局统计的标准,北京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474.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居于全国各省区市首位。2013年前三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的文创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同比增长7.3%,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随着北京市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实施,以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文化产业对于推动首都产业化的优化升级、提升首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北京市将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激发首都文化创造活力与中心环节,聚焦深化文化改革,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要素市场的培育,深化人才体系的建设,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着力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二着力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三着力建设文化要素市场;四着力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五着力筛选储备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六着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主论坛中畅谈了怎么做好“三好文化企业”。陈少峰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解读为“三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人民。实现这三个面向需要实行两种做法:其一无论是行政还是市场要重新调整“加法”与“减法”;其二政府要实现反向的问责制,不再是自我考核,而是有服务对象来考核。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会出现三个转向:市场转向以企业为主体;金融转向扶持融资和促进创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政策转向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核心。陈少峰指出“三好文化企业”的核心是社会效益优先,而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要求的主要意思为:(1)创作和生产文化产品时应当优先考虑是否满足社会效益的正能量,(2)考虑社会效益时同时考虑经济效益,(3)冲突的时候要优先考虑产品究竟有什么社会影响、冲击社会核心价值或者背离社会习俗的后果,(4)没有经济效益是不行的,(5)社会效益优先考虑,但是主要目标还是要追求产业效益。而三好企业的经典代表是:一是由企业家主导的企业,追求事业和金钱的统一,重视企业的未来,重视创新、人才,把资源用在主要业务上,长期性是其最重要的东西;二是顺应生活方式的企业;三是产品雅俗共赏的企业,雅俗共赏是以“大众文化”或者“通俗文化”的产品为基础的,本质是“大众喜欢、精英认同”,或者说既有娱乐性又有一定的品位(思想性和艺术性)。总之企业不要太过急功近利、不要太过唯利是图,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和艺术追求。

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发起人保罗?欧文斯介绍了英国文化市场发展状况。首先用详实的数据为我们介绍了英国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他指出,在英国,文化休闲消费是仅次于交通运输的第二大消费类别。78.4%的英国人会参与艺术活动,72.7%的英国人会参访历史遗迹,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占52.8%,常去图图书馆的人有37%。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包括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广告、建筑、设计与时装、艺术品在内的十余种行业。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行业门类和创意的催化剂,英国文化创意部门的就业从2004年到2010年增加了9%。新的研究表明,英国有250万人就业于文化创意产业,占据总就业量的9%。在伦敦等大城市中,文化创意产业扮演者尤其重要的角色。但是艺术行业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且创造了较多的创意经济。其次,他介绍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来源,展现了各种资金扶持类型,并重点指出英国政府对文化和传媒行业的资助。再次,他用丰富的案例讲述了图书、电影、剧院、电影、视觉艺术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趋势和挑战:1、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销售方式的衰落;2、政府部门和商业资助的下降迫使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3、来自国际上日益增长的竞争和机遇;4、关于文化在其他行业中所扮演角色的社会辩论。最后,他总结道,在市场需求自下而上的推动和政府政策自上而下的激励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进而表示出对中英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厚望。

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综艺节目制片Kang Gung与大家分享了《爸爸!我们去哪儿?》制作的前前后后。《爸爸,去哪儿》是2013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第一季最后第一部获得5.48%的收视率,同时创下最高收视率。本届论坛请到这档节目的原创——韩国版《爸爸,去哪儿》的制片人,韩国文化广播公司的Kang Gung先生。他指出,这档节目在韩国是周末的黄金时段开播,刚开始收视率倒数第一,经几周之后收视率跃升至第一,并在年底荣获文化大奖。他首先介绍了这档节目的策划和制作初衷,2012年一年间,韩国常谈的话题是机遇,政治上、社会上发生太多的变化,年轻人的事业、老年退休等书畅销,对于劳累的人们而言家庭和感动到底会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激起制作人的思考,在韩国家庭里最为不亲密的关系是父亲和儿子,恢复家庭里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成为制作的初衷。其次,他分析了这档节目的成功因素,《爸爸,去哪儿》的受众群遍布各种年龄段,因为这些孩子们非常可爱,通过节目重新发现的世界也非常新奇,这些撒娇的孩子们也都有规则,这些足以令人大笑,同时,节目中爸爸与孩子的共鸣激起人们的细腻情感。《爸爸,去哪儿》开启了真人秀的新时代,为我们带来搞笑,也同时为我们带来感动,也会令我们思考,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获得了成功的结果。最后,他对比道,中国版节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注重文化背景和文化教育的环境,中国制作方恰当的做好了本土化。世界上并没有从零开始的创作,综艺节目也是,中国通过与韩国的文化交流吸取了挫折和代价的教训,希望中韩双方能一起走向更高境界。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共有八场各类专题研讨,其中包括1月11日上午的开幕式和主论坛、1月11日下午三场高峰研讨、1月12日全天有五场主题论坛,将有一百五十余名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精英和代表人物发言论道,将分别围绕资源活化与创意城乡、媒介融合与数字创意、艺术市场与衍生开发、人才培养的开放性与专业性、两岸经典与华人创意、三山五园文化巡展案例分享等多个焦点议题深入展开,多维度展开对文化市场的营造与改革红利的分享进行探问,共同寻找和激发文化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应有力量。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共同指导,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大学主办,自2003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作为国内最早发起、专注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论坛,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学术与现实的交融、战略与发展的创新”发展理念,持续致力于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交流,见证并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走向成熟、从纸端概念壮大为蓬勃产业的发展进程。历经十年坚持不懈的累积,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汇聚发展观点、凝聚发展共识、辐射带动文化尤其是文化产业振兴的思想高地,影响力与辐射力不断得到提升。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秘书处  参会咨询:刘璐 51553686-812  媒体咨询:许佳 media@icipku.org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传真:86-10-51553688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