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嘉宾对话一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0

乔东亮:看来理解有误。第二个,任何一个产业,包括我们出版产业,读者为王,读者喜欢什么,用什么方式,什么手段,他来选择,他用人民币投票,读者对数字出版的欣赏,将来他用人民币投票的时候,那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选择。第三个,是内容为王。所以数字出版再厉害,咱们不怕,我们只要把内容做好,我们行业就是和出版,和数字一块出来的猛虎,或者说产业未来的发展比虎还猛。谢谢童总。有请黄总做精彩演讲。


黄隽青:我不知道今天是这么一个座谈会,所以没有什么准备,邀请我来参加,看到那么多大人物,我说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小业主,能够发言就挺好了,包括肖教授,10多年前,我就跟王伟老师认识您了,您还帮我们很多忙。所以做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因为你们更改了很多次材料,不知道这个话题是什么。包括昨天晚上肖院长给我打电话,说你说什么?我说我肯定代表民营出版。我说两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听众是出版界的,还是研究者,还是什么。所以我就胡乱按照我的思维瞎说两句。


第一,我非常同意童总说的,包括刚才两位领导的发言,肯定未来就是数字化。而且最近我们在北京搞书展,出席各种活动,中国确实面临这个问题。跟国外正好相反,在数字化这个过程中,国内现在的现状是技术派在主导,包括汉王,在国外一直是内容供应商推动这个事。这个就是数字化占的非常少,结构非常不合理,这个确实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民营的来说,太大,太宏观了。我大概从事出版行业20年,前10年在国有出版社工作,后10年是自己做一个小的创业。


我觉得今天谈的问题太大,对民营出版公司来说。我有时候关心一点时政,特别在文化领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我们还没有充分去讨论什么体制、转轨、转企、股份化等等问题,一个新技术就到来了,在座从事图书行业的人,我总说,我们这个图书,我们现在做的这些纸媒,只跟两三亿人发生关系,实际上大部分的人,你把车,别说开太远,你就开到北京通州去找找书店,几乎是没有的。我也思考不清楚这个问题,由于机制和体制上的各种问题,往往这个东西没有发展充分的时候,还没有说清楚,下一个话题已经来了,比如说数字化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数字化问题已经摆在所有出版人面前了。


我很坦率地说,我在经营这个企业的时候,我们从来不说数字化,我们当然跟童总有合作,我们都是有机的合作。我这边想说一两句话,因为我是民营从业者,我还是想说,这块实际上是困扰整个中国书业。总署的文件出来了,这个话我在很多场合都说,扶持大型的,上百亿的出版集团,都是这种话题,最近又颁布了一个新的指导意见,我们认真在研读这个指导意见。我给大家几个数据,我7号下午参加当当网的一个颁奖活动,前十位,当当的前十位供应商,前三位全部是民营,前十位有四家民营公司,其余的六位是国有的。第二个数字,当当今年有三本书在当当网上销售突破30万册。在一般图书市场中,完全没有任何政策性扶持,完全没有你的倾斜性政策,就靠市场拿出去卖,消费者今天掏钱买,他不买你就亏本了,这样的产品,民营行业占了一个非常大的分量。


当然从08年以来,我觉得总署颁布了,特别是柳斌杰署长,包括在署里的座谈会我也讲,我们要特别特别感谢柳斌杰署长,因为实际上中国整个民营书业,虽然有二三十年发展历史,但是真正略微浮出水面就是02、03年,因为发行行业,可以按照三个台阶领发行证,在此之前我们这些民营书业属于非法行业,在这样一个困境中,包括数字化的问题,包括大型国有出版集团上市的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我那在天一个年度会议上也讲,我去年在这个会议上面演讲,我的演讲叫“民营书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在这个会上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简单,这两年资本很热了,我们在民营做的还可以。有一天一个资本大佬,把我领到一个委员那儿去了,我们就介绍的企业,他说一个亿的企业,在中国有几十万家,后来我问他华谊兄弟上市的现象,他说按照国家现行政策中,你们没有创意的概念在里面,发行就是做销售,从出版社买来,把它卖出去,太多的印刷厂,比我们做的大的有很多,为什么华谊兄弟可以有100倍、200倍的市盈率。因为华谊兄弟有拍摄许可证。当然电影有很多审查管理机制,因为它有了甲级拍摄许可证,资本市场在追逐它的时候,它有了一个文化创意的概念。我说《杜拉拉升职记》,围绕这个产业,我们保守算了一下,目前为止2个亿。现在还有电影2、电影3,还有电视剧等等,包括一些网络上的产品,我估计少数10亿到20亿产值。这个东西在目前民营企业中,对我们来说没有用。从政策角度来说,跟我们关联不上。所以这一点,童总刚才讲的,包括刚才两位领导讲的,我完全赞同,一定是数字化,一定是未来10年非常大的一个方向,但是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没有办法,因为全球化进程中,你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我本人对整个出版社,考虑10年,考虑不到,我跟童总是非常好的朋友,而且我们两家合作也很多。


我基本上不太考虑数字化问题,但是在我内心深处知道,数字化一定是整个出版业的未来。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xuening    责任编辑:xuening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100871 | 电话:(010)62767249 | 传真:(010)62757883 | 邮箱: fici@pku.edu.cn | 
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合作联系人:钮沭联(13681418740) 管理员登录  
联系方式
媒体联系人:修 菁(13810270517) 
会务联系人:杨丽伟(1324179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