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主席:肖东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谢谢张司长。为什么没有打断,因为张司长是讲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最佳人选,都是了然在胸,尤其2009年是最辛苦的一年。提到这个数字,我觉得非常振奋人心,我很关心这个。从2000年到2009年,我们都是1:10,有的时候1:12、1:15。非典那年年是低的。600多到台湾,100多到香港,真正到西方的,去掉东南亚是1:100。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数字多少?输出16种,引进3932种,1:249,多大的逆差,现在我们能够转回来了。2006年开始好转,2007年到了1:5,今年是1:3.4,当然这个统计来源不一样,数字公布的也不一样。走出去是大家关心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把主持位子让给乔东亮院长,他是北京印刷学院的副院长,讨论嘉宾有北京博集天卷图书发行游行公司总经理黄隽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台湾典藏杂志社社长简秀枝。讨论的题目是“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十年”。
乔东亮: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出席今天的论坛,肖教授给我布置一个任务,让我四位嘉宾研讨10年以后的事,这是很大的压力。这个能说清楚吗?说不清楚也要说。好在都是业内的,所以大家要放开。刚才张司长和聂总从很高的角度,精彩的论述了我们当前出版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我想给在座的各位精英提供了很多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怎么样来考虑今后10年出版业的发展?初步梳理了一下,出版业今后10年有哪些话题需要我们讨论?初步想了一下有五六十个,但是今天肯定说不完,就这几位嘉宾的优势,我想提四个方面的话题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一个话题,就是这个行业改革与创新的问题。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改革也一样。而且这个课题很大,这个话题也很重要。大家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的论坛是中国文化产业论坛。在下面和专家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大家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今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一个很重要文件,叫《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我想大家都知道,它已经用规划这个词来实实在在的推动产业发展了,不再仅仅是几点意见。这几点意见和规划有很大的差距。今天各位嘉宾谈的几点意见,政府给我们提出的是规划,规划需要几点意见,规划出来以后还要有几点意见,我想在这样一个创新、改革的时代,我们这个主题怎么样来谈,我们待会儿听大家的意见。大的帽子已经有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总署最近出了几点意见,有人说它应该出规划,为什么不出规划?老出意见?这是一个话题。
第二个话题,今后10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数字化问题。科学技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被它左右。我们的出版也是如此。有人甚至很恐怖的告诉我们,数字化将消灭你们现有的传统出版。他是这么说的,他说出版社,我们批不下来,网站我们有了,网站是不是出版社?网站和出版社有多大的区别?刚才张司长讲了六个方面的出版,我们网站在六个方面哪个方面不包括?只不过你们不给我们名分而已。网站带给我们什么?需要在座各位认真思考。数字化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不要简单说数字出版。我在学校参加一个活动,都在问一个问题,什么叫数字出版?这个概念谁提出来的?网站的业外人士已经插了一脚,他们早就数字出版了,而且六个方面都有,这是一个话题,当然10年内能够完成就不错了。
第三个就是国际化。国际化不仅仅是走出去,走出去是单向的,现在这个时代是沟通的,互动的。一定要是国际化合作。产业发展,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经济学讲的很清楚,一个产业要发展,首先是政府的政策,产业政策问题。刚才聂总和总署的领导谈到这个问题了。第二个是产业组织的概念,如何把一个产业组织好,是这个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有关细胞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三,就是产业规划。如果没有很好的产业规划,产业发展不起来。还有一个就是产业是发展的,今天有,明天不一定有。如果产业不能形成一个很有实力的经济组成部分,在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讲,很难生存。有人甚至说,产业是一个集群的概念,这里面有一个要点,发展靠什么?两个关键因素,一个国际化环境,一个是科学基础。我想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数字化,走出去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
第四个,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出版70%、60%,至少50%我们是站在教育出版这样一个平台上来说话的。今天在的有两位大学出版社的主任,今后高校出版社的路在何方?他们会给我们很好的意见。就这四个话题来请嘉宾谈。周总也是北京市给我们聘的主讲教授,也是我们首批行业领军人才,也是我们2009年百人专业优秀人才。下面请周总做精彩几点发言。
周蔚华:不敢。昨天乔院长跟我说,我原来以为是一个座谈会,我说我来听一听。他说你要有一个对话。我们是代表过去,我们是传统的出版社。因为讲的话题是未来10年发展,随着代表过去,但是未来10年发展,因为从我自己在大学出版社工作,对这块比较熟悉。我感觉未来几年,可能是更加艰难的几年,将来大学出版社可能发展更困难。
今天就大学出版社发展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刚才几位演讲者,包括乔院长也谈到了,现在出版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我把它简单概括为几化,第一产品数字化。这个速度越来越快。当然童总他们做的非常好了。对于传统的出版,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冲击,传统出版社在这个方面是什么位置?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企业的集团化。因为一方面在转企改制。同时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各省出版集团纷纷建立,前几年统计27家出版集团的情况,从09年上报的数据来看,发展态势还是非常好的,09年尽管有金融危机和转企改制双重影响,但是从总体来说,这27家集团,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发货码洋都超过10%左右。现在可能高于大学出版社。
第三个方面,经营资产化、资本化运作。这方面,不管是上市也好,还是兼并重组,运用资本这个杠杆来扩大,或者通过外延扩张来使出版集团之间兼并重组,让大的更大,可能弱的将来更困难。
第四个就是产权多元化。不管是上市的集团公司也好,现在各省的出版集团也好,现在这个产权,现在可能主要是国有的,但是发行集团下面已经实行股份制,其他社会资本已经介入了。这是第四个方面的趋势。
第五个方面,市场国际化。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一方面扩大内需,像全民阅读活动都是促进国内的内需。另外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让国外了解中国的产品。有喜有忧,但是总体上忧大于喜。
前四个方面,大学出版社有先天的劣势,不管是产品数字化程度,大学出版社相对比较弱。集团化,大学出版社,过去是内涵式发展的专业出版集团步履艰难,因为它受到产权约束。大学出版改制,产权单一化,又把它更加强化了,现在大学出版社都是学校单一投资主体,或者是全资子公司,这样的话,和其他出版社之间的兼并重组,运用社会资本,基本上做不了。
另外就是经营的资本化也没有,也实行不起来。因为单一投资主体,我们过去经常开玩笑,出版社是学校的儿子,现在变成爸爸了,它的资本权进一步削弱了。除了国际方面的大学出版社做的比较好,无论是版权引进,还是版权输出,国际大学出版社有很好的表现。在国内引进和输出方面,在最大的出版社里面,像北大、人大、北语、清华这些,都是有非常好的表现。前四个方面制约大学出版社发展。
将来大学出版社生存空间在哪儿?过去10年是大学出版社日最好过的10年。从99年高校急剧扩招,使高校的教材急剧扩张,从这几年,高校扩招规模在减少。另外一个,大学出版社主要背靠高校教材学术优势。下一步,一方面像高教社、人教社,它会进一步挤压大学出版空间。另外各地出版社也在纷纷介入,在寻找高校教材的出路。另外高校教材同质化,高校教材到了一个低水平,重复到泛滥的地步,会重走前几年中小学教辅的老路。水平非常差,写不了文章就编成教材。实际上害了真正的用户,真正的用户是学生,但是他没有发言权。这样下一步大学发展空间会越来越艰难。一方面受到资产的制约,不管产品数字化,还是经营模式,还是产权的单一化程度等等这些方面。
实际上大学出版社,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现在正在转企改制,过去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下一步会倒过来,叫做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他们经常开玩笑说,虽然说企业了,但是管理方式还是事业单位,我们实际上跟学校其他的院系,学校的二级部门,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这些问题都是在未来10年中,我想大学出版社的日子,叫出版告别幸福时代。未来10年,可能大学出版社奥告别幸福时代,我们会更加困难。我就简单谈这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谢谢。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