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 嘉宾对话二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9

王国华 :感谢唐主任的精彩演讲。也感谢他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办了那么多期班。那些企业老板,大家说我们需要有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多是需要老师的交流,北大、清华在办班,当然它是皇家学院,它有优势。另外也满足了社会需求。其他的地方,云南、贵州、上海,你们能不能在这个方面做一些探索?


皇甫晓涛:首先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是很枯燥的领域,诸位能够坚持到现在,可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下午的论坛,大家发言集中的焦点,集中在基础理论和应用这个方面。其实这个事情涉及到文化产业,一个是进去是文化研究基础,出口是技术研究,进去是学术,出来是技术。深层次原因,现代城市化到底是资本主导的金融产品层次?还是人文文化主导的方向?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像我给联合国教科文主持一个文化课题,它要规划未来1000年的文明,我提出一个主题,到底讲毁灭人文、宗教、文化的自组织,还是讲毁灭科技、信息、资本的他组织。我们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是文化资本弱国,这里面的创新鸿沟到底是什么?文化产业构成的基础,到底差在哪里?我们叫文化产业,美国叫版权经济,核心就是确权。就像文化产业的软技术,复杂性体系的研究、学科建设。

刚才跟花建教授也交流过这个观点,目前上海搞了文化产权交易所,最早是在广东搞的,广东产权交易所也落户深圳了,这次跟深圳广电集团的领导交流,他们说这里不仅仅是简单的办商业业态,我们也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和核心技术。这就包括国家文化经营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文化标准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版权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我们正在准备这些建科学知识,它包括评估、规划、鉴定、统计,我们在这里准备发展一个学科,就是文化金融、精算这个学科,以及文化金融精算学院。每当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总有人文和文化领域学者,进入到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的作用和变化。比如说马克思是哲学的学者,但是他搞了政治经济学。比如说亚当斯密经济学奠基人,但是他是伦理学学者。我们日本能够搞起来,日本是每当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都回到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就像金融学最新作者是医学博士。经济学,文化进入经济使经济发生了十几个重大的变化,物理杠杆变成了生物演化自组织系统。经济作为文化延伸和创新,文化领域发生了十几项重大变化,刚才像山东大学说的,要有学问意识,要振兴三大文化原理等等这些东西,要进行这些研究。谢谢。


提问:我是山东潍坊寿光软件园的,我向蒋校长问一个问题,刚才蒋校长讲文化产业学科,适合在高校办研究生专业和办硕士专业班,不适宜办本科专业,向校长也说了文化产业人才,它的创意经理人的能力有哪些。在文化产业中,从事技术和文化产品生产的人员,还需要不需要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不是应该分层次培养?既培养高管,也要培养员工?不敢想象只有老板,而没有工人的工厂。


蒋述卓:这个问题,争论没有什么意义,有一些问题,从我们现在实践来看,我觉得从学科本身要求支撑的,应该是有这样的。就像最早开始的时候,像法律,法律出来的时候,现在在法院工作的人,好多都是大专的学生,当然他们也要要在职培训。大法官为什么有大法官制度,从标准来讲,国家要求一定要有严格的从事法律人士,必须要有比较好的意识。事实已经如此了。比如说现在在文化事业部门工作,其实文化产业需要多种人才。

我现在讲这个话,是不是说报本科专业的都要歇业了?不干了?不是这样的。国家教育部批了这个专业,那就要办下去。但是从标准来讲,这个专业将来有哪些学科,哪些课程,哪些核心课程,这个建设要好好讨论的。这个在上次文化产业高校学科建设的时候,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讨论的时候,已经涉及到这个方面了,教育部希望把这个专业,专业课程、核心课程,还有一些主要的核心课程要规范好,包括教材也要规范好。这个专业办起来以后,有在历史文化学院办,有在艺术学院办,有在管理学院办,高职高专也在办。但是从教育部来讲,像新闻专业、法律专业,现在批很难。到一定的时候,教育部,再过四五年,你看能不能批新闻专业、法律专业,它肯定要求规范。如果没有这个危机意识,我们要做的话,肯定不行,我们真的要考虑考虑。

但是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来逐渐向它发展。但是我从学理上要求,我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学理,不是没有理性,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应该好好地考虑,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要求比较高。当然其他的要不要培训,在职培训,我觉得很需要。为什么现在有一些学校办文化艺术管理的MBA班,他们来自各不同专业,应该讲,现在在岗位上的很多人,他并不是做这个专业出身的,比如说上海舞蹈公司的孙明刚总经理,他是学金融学出身的,但是他把城市舞蹈公司办的很好,他用金融眼光、产业眼光领导这个舞蹈公司,最后他创办的很好,现在由在搞红楼梦。关键是这些素质确实需要综合。各类人才都需要,高端的要,但是底下的也需要,具体的一些操作,是各自不同的人来操作。

这个文化产业学科,还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但是科学技术是一个手段,在这个学科里面,它只是一个推动,但是你不能说科学技术什么都要,他要灯光,要摄影,还需要一些化学知识。比如说现在有一个高尔夫管理专业,在旅游学科里面,高尔夫专业要求你对高尔夫整个一套,又跟房地产,跟其他什么都弄在一起,高尔夫整个管理专业是需要的,但是高尔夫的裁判是不需要的。你要考裁判,绝对有标准的。但是高尔夫球的裁判很难考,空气的湿度、风的力度,都跟你判断这个球有关系。我们那儿有一个高尔夫管理专业大三的学生考到裁判,他的英语非常棒,这个东西要有标准,没有标准不行。

我讲的意思,你要砍掉这个专业不可能,但是只能规范,教育部肯定要规范。


【主持人】我们这里有华中师范大学文化的姚伟钧博导,他可能有一些体会。我们历史文化学院办文化管理的有很多学校,姚老师是搞历史文化学的,也是参与全国研究的一个主任委员,请姚老师谈谈你的体会。


姚伟钧:我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姚伟钧,我们办这个专业也办很多年了。我今天参加这个会,我感觉回到了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这样一个讨论当中,许多的言论,我是言犹在耳。刚才讨论的是不是从本科生招文化专业,同时谈到了很多课程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宽泛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有教师缺乏的问题。我们在2005年上海的会议,都深入讨论过了。

这几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面,好像感觉到这个形势,并没有很大发展。我们2006年在青岛也参加了一个会议,当时文化部部长王蒙也参加了,当时我们提出来,希望把文化管理专业作为这样一个学科,能够在招生目录当中体现出来,或者是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定下来。教育部对这个事情也是反复讨论,最后在2007年招生目录当中出现了文化产业与管理的目录,但是这个学科归属没有确定下来,我们在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国度,现在文化产业需要创意,在学科建设上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现在的学科,基本上学科目录分类,也是沿袭苏联的一套,我们的目录学是从苏联搬过来的。在历史上有的学科,也通过这些学科调整。

刚才大家提出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重视历史文化资源,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创意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所以我想我们在学科建设上面,我也很希望教育部,特别要关照一下这个学科,能够给它一个二级学科的一个目录。如果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目录的话,我觉得很多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这几年我们反复讨论,一直徘徊在前几年的问题上面,我觉得关键还是希望教育部能够松松手,给它一个学科定位。这是我的一点体会。谢谢大家。


提问:我来自深圳华侨城,我从企业角度来谈一下今天的体会跟建议。按照社会学说法,按照文化定义有206种,就是说文化概念非常广泛。用一种文化思路看待文化产业。第二种,关键是文化产业走向哪里。我们学科建设里面,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关于文化里面有一些艺术,它的原创性,它的不可复制,它不可以产业化。第二个就是历史上保留的物质遗产,它也是不能复制的。

第二个,对更高层面的文化生态学这块,刚才有几位专家提的很好,文化生态是最高层面的,它可能跟人类学,或者是本土,或者地理的一些发展,或者历史的沉淀也密切关联。从社会学来讲,它有两类方法,一个定性,一个定量。从定量来讲,北大能否开创一个中国文化产业实验室。另外很多要把它产业化,包括品牌,包括消费心理,客户能否接受的颜色、款色,能否把它产业化?这个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疑问。就是说怎么通过一个实验室,把它推向市场,要有一个过渡期比较好。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量化,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文化交流会议,这里面提出一个很好的概念,就是文化审计学和统计学。我们每年中国的电影院、美术馆的从业人员的教育情况是否了做一个统计?这个对于我们国家制定政策的时候会有一个好的参考,比如说他的观看,还有其他的方方面面,我想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王国华:今天的会议开的非常热烈,欢迎明天大家踊跃参加。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xuening    责任编辑:xuening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100871 | 电话:(010)62767249 | 传真:(010)62757883 | 邮箱: fici@pku.edu.cn | 
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合作联系人:钮沭联(13681418740) 管理员登录  
联系方式
媒体联系人:修 菁(13810270517) 
会务联系人:杨丽伟(1324179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