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文化与金融如何实现有机对接
作者:董大汗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间:2012/2/3

在梅松看来,成熟的运作方式应该是政府牵头,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由市场发挥主体作用。“十二五”期间,北京将重点完善文化部门与政府经济工作部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的协调和沟通机制,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拓宽资金支持范围,综合运用银企合作、建立平台、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设立引导基金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虽具有天然的金融化优势,但如何发挥和利用好这些优势,需要在投融资的方式和形式上多加创新。对此,魏鹏举建议,要抓紧建立健全金融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发展长效机制,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多层次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探索拓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途,允许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加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探索设立专业担保公司,运用抵押、质押手段,降低贷款风险;发挥保险职能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文化企业的保险市场;针对国有文化企业的特点,创新信贷模式,改进还款方式,完善文化信贷产品利率定价机制,发展适应文化企业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利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多种工具,拓宽融资手段;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鼓励成长性文化企业通过中小板、创业板融资;支持发展前景好的国有文化企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托管或股权置换等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融资。

施俊玲表示,文化部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不断充实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的内容,主动为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力量对金融行业进行细分研究,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的合作,分领域、分步骤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政策和服务机制;着力培养一批熟悉金融市场,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为文化产业和金融业有效对接储备人才;深化各行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开发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产品与服务;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加快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步伐,最终实现文化产业投融资朝着多元化、多渠道方向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研究院首页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