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风采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2024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论坛嘉宾合影

2024创意管理峰会:AIGC与文化创新 嘉宾合影

2024文化创意与城乡可持续发展 嘉宾合影

2024海淀对话会:新技术、新文旅、新体验 嘉宾合影

智库对话2024:年度回顾与展望嘉宾合影

2024青年学者研讨会嘉宾合影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新书发布会现场

  • 2024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论坛嘉宾合影
  • 2024创意管理峰会;AIGC与文化创新嘉宾合影
  • 2024文化创意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嘉宾合影
  • 2024海淀对话会:新技术、新文旅、新体验 嘉宾合影
  • 智库对话2024:回顾与展望嘉宾合影
  • 2024青年学者研讨会嘉宾合影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新书发布会现场剪影

2023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论坛嘉宾合影

2023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嘉宾合影

2023共创共生:设计智造驱动地方发展新图景嘉宾合影

2023创意管理峰会:创意管理:数字时代企业的升维之道嘉宾合影

智库对话2023:回顾与展望嘉宾合影

2023青年学者研讨会嘉宾合影

2023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现场

  • 2023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论坛嘉宾合影
  • 2023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会场合影
  • 2023共创共生:设计智造驱动地方发展新图景嘉宾合影
  • 2023创意管理峰会嘉宾合影
  • 智库对话2023:回顾与展望嘉宾合影
  • 2023青年学者研讨会嘉宾合影
  • 2023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现场

2022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论坛嘉宾合影

2022主题论坛一: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会场剪影

2022主题论坛二:数智乡创与共同富裕嘉宾合影

2021创意管理峰会:创变·共生:数字时代文旅产业运营之道嘉宾合影

智库对话2022:回顾与展望嘉宾合影

2022青年学者研讨会嘉宾合影

2022三山五园优秀文创产品展示

  • 2022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论坛嘉宾合影
  • 2022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会场剪影
  • 2022数智乡创与共同富裕嘉宾合影
  • 2022创意管理峰会嘉宾合影
  • 智库对话2022:回顾与展望嘉宾合影
  • 2022青年学者研讨会嘉宾合影
  • 2022三山五园优秀文创产品展示

2021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论坛嘉宾合影

2021平行论坛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低碳社会转型发展嘉宾合影

2021平行论坛二:创意内容培育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嘉宾合影

2021创意管理峰会:文旅项目推介与路演合影

2021主题峰会一:古村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嘉宾合影

2021主题峰会二:研学康养与全域旅游嘉宾合影

2021主题峰会三: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嘉宾合影

  • 2021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主论坛嘉宾合影
  • 2021平行论坛一嘉宾合影
  • 2021平行论坛二嘉宾合影
  • 2021创意管理峰会嘉宾合影
  • 2021主题峰会一嘉宾合影
  • 2021主题峰会二嘉宾合影
  • 2021主题峰会三嘉宾合影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嘉宾合影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现场

2020文旅融合与城乡协同论坛嘉宾合影

2020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论坛现场

2020第五届创意管理峰会论坛嘉宾合影

智库对话2020:年度回顾与展望论坛嘉宾合影

2020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现场

  •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嘉宾合影
  • 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现场
  • 2020文旅融合与城乡协同论坛嘉宾合影
  • 2020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论坛现场
  • 2020第五届创意管理峰会论坛嘉宾合影
  • 智库对话20:年度回顾与展望论坛嘉宾合影
  • 2020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现场
----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高等院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在过去的一年里,积极推动组建中华美学基因库与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联合实验室,顺利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合作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等项目;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文物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底气,科技力量是产业发展的动能,社会参与是产业发展的路径,文化交流是产业发展的使命。2023年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要从文物资源中去挖掘、提炼、创造具有时代特点、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优质内容产品、文创衍生品,形成我国文化产业的特色、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要以文化产业为载体,促进文物更好保护传承,打造中华文明标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力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积极扩大文化和旅游领域有效投资,要加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夯实人才基础,不断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要做好四个服务,服务市场、服务企业家、服务创业者、服务消费者,以高效能服务助力疫后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奋力开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


元宇宙技术将会为影视文旅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认为未来新影视将会有几大新的发展方向:一是内容创意(IP)将会赋能并延长产业链;二是新影视孵化数智人主角的线上线下赋能;三是新影视做IP接力,能够顺利地持续孵化已有IP。四是新影视赋能文创电商;五是新影视将会为旅游产业赋能;六是微视频作为衍生品的营销方法论;七是新影视IP的垂直开发将会成为创业新模式;八是灵境电影的项目复制将会实现文旅产业的连锁经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当代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文化人的经济行为是直接相关的,特别是温饱解决和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以后,精神需求日益上升为经济行为的决策因素。在经济活动中要更加注重从人的全面需求来考量消费业态、产业结构和区域政策,更加注重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

邮箱:fici@fici.org.cn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备案号: 京ICP备10033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