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名杰:接下来准备请第二组专家,一位是人民大学清史所何瑜先生,何瑜老师这几年对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研究专门有一个课题组,而且也有很丰硕的成果。第二位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王筱芸老师,王老师是中国第一个词学博士。第三位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张晓明先生,张先生是文化产业界非常著名的专家。第四位有请本次论坛的主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向勇院长。
何 瑜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何瑜:我想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三山五园保护与发展。三山五园保护与发展,当然是保护在前,发展在后,如果三山五园历史研究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三山五园研究需要在前,如果没有一个深刻的历史研究,影响非常大。
第二个问题,三山五园是一个整体,它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三山五园孤零零的相分割的颐和园、圆明园这些,历史上三山五园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圆明五园,圆明园、畅春园、春熙园、熙春园,万寿山、香山等,为什么历史上名称叫五园三山,我们现在讲三山五园是顺口了,历史上园比山位置要重,尤其是圆明园和紫禁城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是五园三山。嘉庆时期,整个三山五园形成了。
第三个问题,三山五园当时是中国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集中了当时最高管的人群,人口有上万人。其实在三山五园外围还包括着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衙门,甚至包括给御苑提供物质的基地,像海边镇,有兵将,还有鸡鸭鱼肉和粮仓等。刚才听了规划,我有一点遗憾,不能超过紫禁城的规模,受限于四环路,实际上应该往南移。现在主要是包括清华和北大,实际上应该包括人民大学,人民大学西门的全宗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标,万泉河周围的水系很重要,三山五园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万泉河。整体性三个环节,第一个核心和第二个核心,以及周边是一个系统,尤其圆明园外面,当时圆明园是一个政治中枢。紫禁城往往是举行大典的地方,皇上过大年的时候才在紫禁城,剩下主要的时间,过了正月初五就要到三山五园,到圆明园,进入腊月才又回到紫禁城。平常理政都是在圆明园,我们要把大宫门外围所有的衙门包括进来,皇上要听证,处理国事,所有百官都有衙门,还有高级公馆住宿和生活的地方,所以我觉得三山五园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范围。
关于整体性,三山五园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我们有一个误区,老觉得皇上在三山五园住一段时间,又到颐和园住两天,不是,他主要是在圆明园,畅春园从乾隆时代是奉养母亲的地方,玉泉山是游玩的地方。这几个园子,除了静宜园用的比较少,玉泉山和颐和园在当时和畅春园、圆明园水路非常畅通,皇帝去三个园子乘船都可以到。圆明五园里面都是水道,乾隆一天都是坐船,当时这片园林保地,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把三山五园景观规划,包括未来的发展,交通水网很重要,长河修出来了,但是长河从颐和园到静宜园还有御河,还有圆明园里面的湖,所以我觉得规划方面如果能把这块做到,那是非常漂亮的。
我从三山五园整体来看,现在三山五园谈保护,谈发展利用,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研究,这方面不太够,所以我觉得应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加大研究,希望能够得到海淀区区政府,包括文化促进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充分利用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华、北大学者们共同挖掘整理现存,没有公布的历史资料,对于三山五园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没有资料,大家不知道三山五园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的历史研究也就能够更好的推动三山五园园林和建筑的研究,实际上我们还要注意更深刻是人的活动、人的思想,所以三山五园是一部清史的浓缩,记录了清朝由康乾盛世到落后挨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百科全书,它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里边包括三山五园管理,三山五园帝后起居生活,怎么样在三山五园里面工作,包括从三山五园到紫禁城之间的交通、道路往来,所有事情都是非常丰富的历史内容。如果我们把这方面做好,对三山五园宣传,三山五园今后的利用开发非常有益处。
陈名杰:非常感谢何老师,非常赞同三山五园是一个有机整体,把历史上层级非常丰富的有机整体展现出来很难,我们正在对三山五园的水系做一些研究,希望能够把一些水系展现出来。特别是随着南水北调以后,这边水系系统能不能进一步完善。至于您说的更大范围,这个范围虽然基本上确定了,今后可以做辐射区和影响区。加强历史研究,我们特别赞同,我们和人民大学清史所有专门的课题组做研究,在考古方面,我们现在也和一些地方,比如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包括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都在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确实三山五园是一个寄托了学界、政界各个方面,大家共同的心声,而且探讨了很多年。三山五园光我在海淀十年就感觉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当时区委区政府决定要建立三山五园,现在又作为一个整体重新在更高层面上提出来,市文物局和职能部门共同推动,已经纳入到市里重点项目,也纳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三山五园作为一个整体发展,面临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期,我们怎么抓住这一轮机遇,把三山五园地区确实整理好,展现出来,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使命。下面请王老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王筱芸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王筱芸:首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来探讨这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特别同意何教授刚刚讲的,首先是人,不仅仅是建物,还要建人。我分两个方面讲,第一方面跟我的专业有关,三山五园除了何教授所说的官方的内容,实际上三山五园承载的还有三个层面的东西。
第一个是以清朝造办处为一个载体或者渠道,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全部集中到三山五园。还有一个以清平属为渠道的全国戏剧人才,集中到清平。还有是圆明园,还有是曹雪芹,我们所的红学专家去调查了好多次。有些时候,如果按照旧的思路把这些人全都清走,还不如换个角度,文化产业其实是满足多元的需求,从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工艺美术和演出来说,这两年,我受文化部的委托,在全国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调研,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难。对于第三世界来说,这些人其实跟当年围绕着三山五园所要生活的这些人其实是一样的,比如有很多内容记载,我们很多匠人分苏州木匠和广东木匠,他们从当地选到清平来,其实是非常荣耀的,一路从运河过来,有很多故事。进了宫以后,材料不一样,做出的工艺也不一样,这方面内容也可以移植到现在的内容,内容的深度开发实际上是满足多元需求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
我因为对于三山五园很有感情,因为我住海淀,这些地方都是我每周走路的地方,也是我带很多国外老师经常游玩的地方,他们来到这儿觉得惊讶的要命,太美了。瑞典东方博物馆,还有荷兰很多博物馆都有很多我们圆明园的一些东西,还有中西交流,特别是东印度公司。因为很有感情,所以了解这个选题的时候很兴奋,我在北京大学做了很多城市规划,我根据我的理解做了一个很简单的PPT,把我对三山五园的理解,我想它实际上是经典重构与模式创新。
首先,它需要有一个定位,这个定位是前现代皇家园林和后现代世界城市相结合的典范。前现代的都市发展模式以北京为例,实际上从元代开始,以皇宫为中心的两都制,特别对于少数民族来说,还有以皇宫为中心的两宫制。还有一个是皇宫为中心的宗教祭祀、商业和休闲制,同时还有以皇宫为中心的东西两制式。
后现代的都市发展模式以欧美为例,有工业革命早期的结构,以皇宫为一个原点的结构。后来是工业经济后期“扇形化”结构,全球化、数字化时代,世界城市把拓展的重心到郊区,走向近郊和远郊,走向大分散、强聚居文化产业布局。
三山五园实际上就是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一个创新机遇,它把符合后现代拓展重点移到郊区,实现大分散、强积聚,实现是经典重构和模式创新。历史来讲有非常经典的方面,那么多的地方怎么样呈现,怎么选择资料,实际上是经典重构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海淀区,三山五园整合应该是满足区域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结构转型,还有产业升级的新机遇。文化遗产由点到面规模整合,这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是自然资源依赖性转为文化内容或者历史内容的挖掘。消费需求由自然资源消费到多元文化消费升级,以及游客由一个简单消费到多元化深层次消费的转化。并且要立足海淀区文化科技优势,在全球文化资源价值链、供应链集聚。
至于怎么样由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转化,满足一般游客需求,满足一般大众和高知阶层以及创意群体的需求,以及满足全球化人才集聚的文化需求。在模式创新方面建议由规划式转化为开放式,能够与海淀、北京、全国,以及世界消费者进行产学研互动,因为规划过程实际上就是消费需求发现和品牌营销的过程。另外,我们建议做一个创意实验区合作模式创新,比如说把台湾的很高创意集聚到一个地方,给他们一块地,不是先把房子盖好,把围墙圈好,而是让他们发现需求、了解需求,倒过来做,其实会更省力,有可能政府机制创新就是给一个政策。
第三方面,我觉得可以实行三个空间并行的载体模式的创新。何教授刚刚讲的很多历史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空间实现,当然还有落地方面,是政府规划要做的。还有一块是群落的,我们既然是世界城市,要成为新的功能区,来旅游的人和全球人才的集聚,我们要给一个群落的生态, 这些产业怎么设置,我觉得这也是需要专门研究。
陈名杰:非常感谢,您经过精心的准备,特别是您说的三个模式创新,我们进一步消化研究,其实我们特别希望把规划的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和大家互动,了解大家需求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原则。造办处、曹雪芹等这些文化符号,我们也在重点推动,我们希望在2013年把曹雪芹文化节做大。您说的关于三个模式创新,其实这一片地方,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重大的选题,如果居民不搬走,就地改造,基本腾挪不开,要腾挪就涉及到大量资金,怎么办?以及我们引进什么样的项目,能够让这个地方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又能够实现某种程度上可持续发展。在这些方面特别希望得到张晓明主任的建议,您走过了大江南北,对很多大项目有独到的见解,希望您从这些角度给我们一些提示和指导。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晓明:感谢主持人,这个板块从我个人来讲非常有兴趣,但是确实不是专家,前面听到两位老师讲完之后,有点诚惶诚恐,对于这样历史厚重的地区,而且又位于首都整个发展这么重要的区域,这个区域怎么规划和推动建设,跨越目前面临的建设瓶颈,就我个人而言,从我的专业背景来说,真能提供出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可能有限。
近年来,我也参加过一些北京市的项目,我把参与这个项目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有可能对这些地方发展有一些意义。我们三年前参加北京市发改委商务规划,重大储备项目的研究。原来做了一个,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的研究机构,做完之后觉得缺乏一些东西,最后想明白是缺乏一些文化的研究和论证。北京这个城市,特别是老城,它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瓶颈,这个是我们在参与这次活动之前,我们也参加过一次叫白塔寺地区整个开发规划。通过对白塔寺地区的了解,我们发掘北京市内城、老城开发面临瓶颈确实非常严重。那个区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因为元朝最主要遗留就是在那,它负载北京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而且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和北京城建立,和整个中华民族统一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但是整个白塔寺地区我们看到的状态是,拆迁成本到了每平米15到20万元,由于拆迁成本过高,开发机构很难进入,原有的四合院、街道,包括民居每年处于迅速退化过程中,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口也在退化,岁数大的多,残疾人多,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原有居民教育水平比较高、年轻的都已经移出去了,留下这些人守住这些房子。因为拆迁成本太大了,几代人挣不来的钱,就这一个院子就挣出来了,把院子切成很多小间租给外地谋生的流动人口,业态变成了北京打工流动人口居住场所了。周边全是卖菜的、钉鞋的,一看是70年代的样子,整个这个区域怎么往下走,面临非常大的问题。
后来我们进入北京市老城规划的时候,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对于十二五重大项目做一个论证,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老城能够有什么重大项目,推动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北京城市这么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单个项目设计都跟整个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高的拆迁成本,如果没有非常完整和全面的设计,几乎是难以推动的。我们在文史方面也不是专家,可能要提出方法论东西,后来提出来北京城发展可能要有一个结构主义的设计思路,所谓结构主义设计思路就是任何一个语词在上下文才有意义,所以是结构定义方式,北京任何一个单个项目都跟整个文化意义相关,必须在这样的结构里面才可以认识。我们也找到一些依据,国外对于文化产业的概念,欧洲人从表现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来看,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阶段,任何一个消费者都有表现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两个方面,而且表现性价值越来越高。把这个概念拿到北京城市规划,北京城市发展也要有三重空间的研究。
第一重空间是文化历史,几千年的历史,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这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在整个文化传统中,是在什么概念和框架下进行设计。这样一个城市,包括我们传统的五方,整个设计思路是在这样一个文化传统下进行,这叫表现性价值,然后到功能性价值。现代城市有新的功能性结构,它的商业中心在哪,生产区在哪、居民区在哪都是经过新的规划,所以这个城市变成工业化功能性的城市。这个东西随着北京走向后现代,又在不断的退化中,我们面临一个残缺的历史和正在走向后工业化的城市,最后落在规划目标上。未来根据表现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的结合进行一个创新性设计,北京市任何一个点,历史上这个地方是什么含义,作为北京传统城市,它的文化意义,它的标志性建筑有没有?如果这个找到以后,这个东西在新的城市发展中,它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我们就可以一步步推出来。
这样的话,北京城市确实有很多发展空间,比如北京老城分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保护街区,第二个部分是像金融街基本上看不见历史遗迹了,中间还有一片区域是大量胡同和院落,这一片还没有得到定位。北京每年消失的胡同主要是在这个区域,所以北京应该有一个总体开发方案,保护和开发,要把北京市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只针对保护街区的地方。
三山五园这个地方,我基本上认为也是这样一个思路,首先三山五园在北京城市发展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文化意义上定位是什么。然后在整个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这个三山五园区域在现代功能定位是什么?这个功能定位在走向后现代化过程中,哪些东西不断增强,哪些不断在消亡?未来的规划应该恢复哪些表现性价值,应该改造哪些功能性价值的不足。传统的北京,海淀是一个文化区,朝阳是带有工业特点、高科技特点的区域,但是这30年发展,海淀变成了高科技城,朝阳有798变成了文化区,颠倒过来了,这个历史通过重大历史项目调整重新颠倒回去。海淀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有高科技发展,这是非常好的现代功能价值,但是传统文化地位恐怕更重要,海淀发展,文化开发是基础,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是所有开发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讨论附加上什么样的发展,或者说逐渐替换哪些功能性价值部分,这样海淀才会真正恢复成想要居住的环境。可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需要吸取,海淀有一些园子是传统表现性价值比较高,比较完整,现代功能性价值部分也跟传统表现价值比较吻合,比如说颐和园,圆明园可能也有这个特点,但是有一些园不具有传统表现性价值了,或者变成工厂,或者变成学校,或者变成居民区。什么程度上把代表传统表现性价值的标志物恢复出来,在文化上跟整个区域有呼应?这个需要我们做到的。
北京老城改造有一个成就,金融街全部拆光了,在街口树了一个京城坊,这样就跟北京城文化历史有了关联。京城坊就是金融街在元朝时候的地名,传统地名恢复对城市文化价值重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意义上,三山五园大概念提出对于今后在这个地方设计一些比较好的项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今后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会尽我的力量参与这件事情。
陈名杰:非常感谢张主任,白塔寺这个案例跟我们现在面临的处境大体差不多,您把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其实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也包括刚才王老师和何老师讲的问题,三山五园一定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做。以及您说的三重空间,我们在下一步规划过程中怎么进一步做细化和梳理,特别是通过一些大的文化项目来推动,让文化大区域概念或者本来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化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传承,向勇老师是青年联盟的主席,海淀的青年人大概分为这么几大类,第一类是大学生,大概30万人。第二类是中小学生,大概二十多万。第三类高科技人才将近30万,第四类是部队,第五类是外来打工的青年人。基本上把中国各个青年群体都汇聚在海淀,所以海淀对青年人研究,以及怎么给青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文化产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特别希望向勇老师从这个角度给我们谈一谈三山五园怎么能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家园。
向 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向勇:谢谢部长,也谢谢各位的参与,刚才部长说我作为海淀青年的代表,在各位专家面前年纪很年轻。本人的身份有两个意义谈这个话题,一个意义是作为三山五园环境里面的一个生活者,我年龄一半是在这个区域里面学习、生活、工作。第二是作为一个年轻的文化产业研究者对三山五园的一个观察。从三山五园这样一个皇室文化的品牌,三山五园这个文化品牌当代的意义何在?我们只有回答这个问题,才能够对传统勾勒,规划设想,以及实在的产业推动可行性。回到到底什么样的价值回应,把三山五园历史资源拉回到现代,需要有四个维度: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国际、东方和西方,艺术和科技。
三山五园在年轻时代有三个象征意义,一个是历史的见证,我们受到青少年时期意识形态的洗礼,我们把它作为封建腐朽王朝的证据,当然我们觉得这种表述方式在未来对园林的建设当中改变,它其实不是帝王生活、挪用国库的象征,而是皇家园林极致象征。第二是我们在西方工业文明打压下,中国农耕文明辉煌彻底灭绝。第三个是复兴的推动和见证,一个是随着全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建立,包括各种高等院校。现在我们再谈中华文化的复兴,三山五园复兴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标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超越工业文明,重新回到后工业文明,它所具备的新价值何在?怎么看待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室文化跟现在生活方式的意义,这是年轻人关注的。
皇室文化在中国这个语境下好像很难成立,尤其是一百多年对帝王的宣传,意识形态的洗礼之后,基本上是持负面的评价。我们看到全世界保留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皇室文化在形象建筑中的意义,参与到现代化过程当中的意义,皇室变成了博物馆、艺术空间。对于三山五园而言,作为一个好的文化园区其物理空间应包括三重空间,一个是形象空间,一个是功能空间,一个是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就是三山五园作为皇室文化的一种空间意义,而这种皇室文化,它跟紫禁城有一定的区别。紫禁城可能是作为皇权的威严感,是权力的象征,三山五园表现的则是皇家的生活方式,呈现出穿透历史的文化意义。我们想到三山五园,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刚才何老师给我们描绘的自然风光、文化生态、历史文物、祭祀礼仪,这些对于我们年轻人充满了吸引力。如果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是记载在书本上,或者传播在导游的口语之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二是功能空间,我们在文物保护基础上做了旅游开发,它是展示空间。文化的价值包括膜拜价值、展示价值、体验价值,膜拜价值就是靠现存文物原真性、唯一性。除了颐和园、圆明园的一点点遗迹之外,其他都是复建的,具有一定的展示价值。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都是后来复建的建筑物,皇家生活方式的摆件、家居、活动、游艺看不到了,体验价值基本上没有,而盲目的引进一些游乐园,跟皇室文化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希望在整个规划当中要去掉。
形象空间,我们不可能有这个财力,让我们恢复将近80多个园区的风貌,而且现在被各个单位占据。但是从点来看,每个点在投入、保护和使用当中都有很大的提升,我们把点串成线过程中,中国30年城市建设当中,被快速路和城中村的侵占,线到面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除了政府花很大的力气把线串起来,最终还是要解决三山五园皇室文化的意义重构。这种文化意义重构需要现代创新手段,把中国最传统的精髓、精致的人民生活方式,重新拉回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我们要在这个空间里面植入更多的元素,而且这个元素由于现在法律法规的原因,在三山五园景点可能有限制。对于三山五园的外围,我也不赞同盲目的纯粹搬迁,可能搬的难度更大,不如在不搬迁的情况下做周边环境恢复,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皇室文化其实是不同层次的人共同构成皇室文化,需要我们要一层层剥离,其中包括非遗、艺术产品形式等等,
从膜拜价值来说,我们要建一些原则性的新东西,比如三山五园皇家文化博物馆,收藏也好,再造一些原真物的东西。如果不这样,从一种文化消费来说,我们可能觉得它跟我们没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重提三山五园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复兴的价值。
陈名杰:非常感谢向老师,四个维度、三个空间诠释了对三山五园的理解,特别是通过向老师的讲述,怎么样文化遗产更生动,怎么样文化遗产更能融入生活。三山五园在历史上是中外顶级艺术下共同营造的一颗文化瑰宝、艺术瑰宝,现在怎么样有大的艺术创造,我们一直在探索。另外在拆迁过程中,怎么分类处理?有的可能是异地,有的可能是就地,有的可能是重组,有各种办法,确实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在方法上想提出一个问题,请各位专家帮我们提提建议。我们在三山五园文化传承与架构过程中,怎么打造一个好的平台,更好的让各位专家,政产学研和金融专家都参与进来,积众人之智做好的更好,更对得起历史和未来,我们也想把这个平台怎么做实。现在进入到互动时间,请大家提问。
问: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能来到北京大学参加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青年论坛,我叫王静,我在法国是结束文化管理工作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的申请和保护。我今天非常容幸能听到各位专家对于三山五园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开发,我希望能够谈三点。这三点也是在专家畅想和见解之下,我发展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物质和非物质的结合。物质遗产要谨慎再造,要保护物质的元素,提升非物质的价值。教科文有两大重要的公约,第一是《物质遗产公约》,它的主旨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第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就是将濒临灭绝的文化进行保护。三山五园本身是一种物质文化,但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就成了它的非物质文化,我想这种物质的文化,我们很再造,或者我们现在应该谨慎再造。这种谨慎再造就是对于它的原创性,它的原生态和历史含义是一种尊重,但是在非物质价值上可以尽最大程度再造。
第二,发挥历史园区教育功能,以及创造它年轻的经济价值。首先说教育功能,其实也是一种社会价值,刚才我听到向老师说在海淀区有30万大学生,我想这30万大学生,他们也就是将来这个园区的文化动力,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归属,要让他们也变成文化的传播者。在归属的同时,把他们自身的活力,以及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具有一种责任感,继续传播下去。我为什么说是年轻的经济价值呢?正因为这些大学生今后是这个园区的活力和动力,也是将来的传承者,所以我认为不仅仅在旅游方面给予它新的商业价值,更应该是一种经济价值,是一种长远性的可以发展型的经济价值。
第三,给本土的文化插上国际的翅膀。国家文化部,以及整个国家的大趋势,对于本土文化都是非常的重视,但是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我有时候觉得很遗憾,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文化,但是缺少一种国际性的宣传。我刚才看到这些专家,看到这个场面,我突然有一种非常大胆的想法,我们在让这种会议在本土召开的同时,可不可能有一天,我们把我们这个文化论坛做到国外去,做到世界上去。这种国际化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文化之间的对话,比如说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园林文化、人文文化和水道文化,在国际上跟其他国家相应的文化对话。
这个国际的第二点是文化人的国际对话,我们这里有很多专家和学者,也有很多年轻的志愿者,我们有没有可能再开拓一个更广阔的国际性对话空间,让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插上国际的翅膀,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谢谢大家!
陈名杰:非常感谢!我们现在也是想努力的探索把三山五园文化怎么走出世界,我们跟北京语言大学做了这样一个工作平台,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