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三天前我在南京,朋友带我去看南京城南的历史文化街区,叫南捕厅。都知道,这里增加引发过轩然大波。三天前开发的脚步嘎然而止。直到2012年的12月28号才宣布开发重新启动。开发停滞的原因就在于拆迁,居民多数希望拆迁,借以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部分专家联名上书,呼吁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而政府感到很委屈。因为他们之所以要开发这个历史文化街区。第一,是为了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第二,就是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许多城市面临过,或者即将面临类似的困惑,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些想法。
我们这一次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为主题。同时也设有城市论坛。特色文化城市与创意推动力。在此,我说说我关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意思考。正好厉无畏主席谈的也是这个话题。
我想讲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拆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一定会有拆建的问题。到底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有四种区分。第一,这个街区究竟是纯粹历史街区还是混杂街区。所谓纯粹街区就是这个街区是古建筑、古院落、古街道、古风貌、古风情等等。这样的街区,开发主要就在于整治环境、修缮建筑、配套基础设施。比如电力、通讯、卫生等等。但是这样纯粹的历史文化街区太少了,多数是混杂的。比如,时代混杂,既有古建筑,也有最近几年、最近几十年建设起来的。房舍混杂,既有高楼大厦,还有古色古香的古建筑,还有窝棚搭建。居住混杂,居住、生产、买卖、幼儿教育等等。还有就是居民混杂,既有本地的原住民,也有新来的农民工。
这些混杂的街区我感觉就要做第二个区分,这个街区要区分是历史还是暂时。革命起义地址、名人故居、宗族祠堂、庙宇、古院落,它有历史文化,主要是保护修缮。有的城市在开发建设中不分青红皂白,把它拆了,非常可惜,这是破坏历史,也破坏了城市。最近几十年,当地居民陆续修建搭建起来的房屋、窝棚、商铺肯定要在拆迁之列。对此,要制订详细的拆迁方案,合理补偿,把历史文化街区恢复重建当做是改善居民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个契机。特别是要善待这些居民和他们的财产。
保留下来的这些建筑、风貌怎么办?就要做第三个区分,这些保留下来的东西我们究竟是要看还是用。看就是供大家参观游览,一饱眼福,一睹历史风采。很显然,留作这种用途的古建主要是保留、恢复原貌。如果是用的,比如展览、商店、居住、办公、旅馆、企业怀古,毫无疑问、外观、结构都应该尽量保留,内部的陈设、设施都要符合使用要求。比如历史文化街区一般没有取暖设施、照明也不是太好,卫生状况往往非常糟糕。旅游景点的一些民族风情设施给我们了启示。外观上看起来很民族、很原古、很原始,但是走进去非常符合居住、符合使用。
在使用中我们还要做第四种区分,使用的这些古建我们究竟是用作公益性的还是商业性的。如果是用作工业性的,我们应当保护、保持浓重的公益色彩,适应公益活动的需要。特别是要有公益活动的财政支持。如果是商业用的,我们就要允许在这个历史文化街区中有一定的商业色彩,适应商业的需要,还要具有一定的商业吸引力。所以我感觉历史文化街区要做到四个区分来进行拆建。这是我的第一个看法。
第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地位,也没有必要。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要千方百计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各个街区因情况不一样而有所侧重。一般我认为应该具有四个字的特色:第一,文,就是文化。文化遗址、文化遗迹、文化价值、文化装饰、文化场所、提供给游客的文化产品。以及整个街区笼罩的文化意蕴、文化风情。没有文化价值的不予提倡,没有文化意味的不允许进入,尽管他可能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我们要进行选择。历史文化街区都应该有一个文明的建设目标。比如环境整洁卫生,待人文明礼貌。整个社区文明和谐等等。这是第一个字:文。第二,古。这个街区应当开发建设成技术浓厚的古风古貌、古色古香,为了实现这个古,古建筑要尽量保留。没法保留的古构件尽量使用。都没有,我们在建筑上要尽量使用古元素。古建筑应该尽量修旧补旧。历史文化的开发需要历史专家、文化专家、古建斩假。而且要尊重这些专家。千万不能用长官意志来代替专家的意见。 刚才厉无畏主席还讲到一个城市搞文化创意,既可以借题发挥,还可以无中生有。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不可以无中生有,但是可以旧话重提。古建筑没有了,但是我们可以恢复重建。本街区没有,能够展示本地区或者同一个主题文化的我们还可以在全地区、全国、全世界集中展示。南捕厅搞一个玉文化,古今中外的玉都可以来这里展示。第三,雅。是指风格,更指质量。我这里主要指的是古雅精致,建筑要雅、路面要雅、陈设要雅、产品要雅、经营要雅、风格要雅。一讲到雅,很多同志往往就想到俗。俗不一定不好,风俗不都是坏的,俗往往还带点大众、带点文化。只是我们不提倡恶俗、习俗、粗俗。最后一个字是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要突出树林的林。社区要充分的绿化。绿化要多多的重视,尤其要打造林荫大道。全国现在非常重视绿化,可惜有绿无荫比比皆是。首先是陷入了一些误区,首先是绿化误区,理化是造景观而不是造荫凉,本末倒置。第二个误区,审美误区,以为美化就是画画,种什么,不种什么,服从画面的需要,而不是服从生活的需要、不是服从游客的需要。我主张我们树立一个新的绿化观,树多就是美景,树老就是历史、文化。所以历史文化街区在不影响古建筑的情况下,应当打造林荫大道,让市民游客在烈日之下也能够悠闲的在街区转来转去。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我感觉就是这四个字。
第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事,特别是产业,尤其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没有活力。不可持续没有生命。怎么样实行可持续发展呢?各地有各地的思路。我认为特别要突出三点:
第一,精品意识。每一个历史文化街区要么不开发,要开发就要做成精品。粗开发不如不开发。乱开发本身就是没文化。滥开发就是破坏性的开发。所以,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应该树立精品意识,提高标准。墙壁不应当裂缝,门窗应当合缝,井盖应当平整,地砖应当厚重。楼梯,大理石不应该破损,水龙头不能滴水,厕所里的纸盒应当有纸。精品意识还包括我们引入这个街区的文化商品应当都是商品,应当杜绝假冒伪劣。许多古玩商店打这个古的旗号,实际上古的没有多少。却一直在那里招摇过市。有没有办法规范一下呢?我们从事营销的员工、营销的商店都应当是精品商店、应当是高素质的员工,所以这都叫精。
第二,商业模式。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当然可以采取工业性的模式,而且对老百姓来说,这种模式是福音,但是我担心难以持久。第一,政府有没有雄厚的实力。第二,在铁饭碗的体制下,员工有没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商业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具有天然的适应性,具有天然的生命力和活力。所以,用商业模式来开发经营历史文化街区应该是可以的,我们可以给他们抱宽容、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不要以为历史文化街区一有了商业味、一有了商人的介入,我们就产生一些不良的看法。关键在我们引导、规范和管理。商业中的一切都应该吸引人,吃住行、游购娱都应当具有很好的价值。
第三,宣传推动。我们辛辛苦苦搞出来的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宣传推广,使它广为人知。一个城市的特色越来越不是它的街道和建筑,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在全国范围内,街道建设趋同化、雷同化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且我感到很难组织。九十年代初我们出国就感到一些城市几乎没有区别。比如美国的几座城市。现在我们搞全国各地对文化人来说,看楼、看街道已经越来越少了,看这个城市主要是看到的博物馆、美术馆、故居等其他历史遗迹。所以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街区。这样就要宣传推广,使它广为人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中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众多城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开发,不开发就容易逐步破坏,不开发,就容易覆盖上厚厚的历史尘埃被淹没。开发就需要文化开发,没有文化的开发就是糟蹋,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上有过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文化街区也应当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它就取决于我们当代人对它的开发和应用。我说这些就是为了我们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发好历史文化街区。不当之处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