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华文化产业的兴旺,关键还不在于操作,从构想、规划、设想乃至付诸工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文化的内涵根植于本土。也不在于产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影视的,还是文字的,说的是中国的事,表现的中国的土地,而在于中国的事,中国的人,中国的土地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固有的。
我们北京市有很多可依托的院校资源、科研资源,在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符号当中有了很好的阐释,有了很好的借鉴,有了很好的技术手段。离开了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离开了文化的传承,就是一个无源之水。
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注重精神的层面;在文化上影响世界,核心是在精神的层面上影响世界。
北京大学历来是文化思想聚集和传播的地方,我们要把文化建设创建在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当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以战略的思维,世界的眼光,创新思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为己任担当好国家社会的职责,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努力形成有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我们现今正生活在向知识经济迅速转变的时代,为高等院校赋予重要使命,文化产业在国际化潮流中呈现多文化维度特征,这种情况下,国际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但是在内容制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仍然存在,于是我们需要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功底协调人员来连接二者,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不仅仅依赖于物质资源,更大依赖于人力资本,所以我们高等院校需要为创作者和研究者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