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很高兴来到北大,有这么一个机会学习。肖老师给我布置的作业出版改制与资本运营。因为出版改制,讲的太多了。我今天换一个角度,从出版集团上市这个角度,看看我们国家总体出版改制的有关政策。
我想讲这个话题之前,做一点说明,我不是一个业内的实践者,如果谈这个问题的话,很多人会觉得我在发牢骚。我从研究的角度做一点思考。我可能和周总,顾名思义,泼点冷水,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产业政策的思考,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空间。
交流的题目是关于我国出版集团上市发展的几点思考。我记得有一位经济学家说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来发展。资本运营是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其中上市是资本运营的主要手段,或者说是高级形式。因为大家很熟悉一般的经济学常识,目前我们国内,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上市,老百姓也去买股票,买基金,尽管挣钱少,但是还是前赴后继。
在我们国家这种奇特的证券市场的诱惑下,长期以来作为喉舌的出版业,这几年躁动起来了。继前几年集团化之后,这几年加速转企,加速改制,加速上市。如果说我们因为买了中石油的股票,我们被套牢,就感觉被忽悠了。我们对我们自己伸手可以触摸到的,或者说我们置身其中的我们出版业集团上市,我们想我们有理由做一个简单的解剖,看看我们的股票还敢不敢买。
有两件事,促使我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一个是前几天有一个集团的副总,他跑到证券公司问,说我们遇到麻烦了,我们在关连交易问题上遇到麻烦了,按照证券市场规定,上市公司的关连交易不能超过30%,关连交易,比如说这个集团有两个公司,它们之间发生业务关系叫关连交易。都是一个老子,如果你们之间关连交易多了,老子能够控制它的价格,能够产生利益输送,所以证监会要求不能超过30%。这个集团的发行公司,他们发行集团,一年是是50个亿,有12000多职工,如果按照市盈率,把这个并在一起上市,就不能达到上市要求了。因为他们市盈率非常低。但是他们还要上市。那么撇开新闻专业,其他的只有二三个亿,这样就麻烦了。他说我还要个上市。我说你只有两条能够上,第一条,你走后门,你找人。第二条,你找领导去批,他说我反正能够上市。那股票你们还敢买吗?
第二个,昨天晚上喝酒,另外一个即将上市的一个老总,他发牢骚,他说我们集团去年是60个亿的销售收入,利润只有4个亿,他说我们这次借壳花了4.5亿,是我一年的全部利润,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市?他说必须要上市。他说我们不缺钱。因为之前我的学生正在做一个课题,一个上市公司委托我们做的。我们今天说了很多客套话,我今天把我所知道的信息,按照四个方面的题目给大家做一个汇报。很多观点意见都是别人的,我只是综合在一起。
第一个为什么要上市?第二个上市以后遇到什么问题?第三个核心问题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第四个,撇开上市本身出来,从产业政策上,乃至我国出版体制改革上做一些思考。
为什么要上市?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为什么要上市?其中大家回答最多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想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这个是第一位的。为什么?出版集团大部分在过去都是靠行政捏合在一起的,若干个关联公司的组合,大部分这个集团只发生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从理论上来说,上市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第二个方面,认为上市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影响力。过去辽宁出版、安徽出版,他们在全国出版都排不上号,但是因为这几年上市,他们打遍大江南北,行业老大,江苏不干了,很快借壳推出一个凤凰传媒。他们借壳时机比较好。今年2009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里还有他们的董事长。这种影响力,这种知名度值多少钱?这是一个事实。
同时上市还是一种政绩的表现。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拥有上市公司多少,也是他们政绩的一个表现。我们出版企业,新闻出版,虽然说规模不能跟房地产行业相比,但是它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所以地方政府还是很热衷做这个事。
第三个,最大好处是认为通过融资,容易获得大量资金。我在书上看了一位关于我国证券制度分析,有一位专家讲了一个观点,蛮有意思的。他说我认为当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国有企业的脱胎换骨,脱胎换骨在某种意义上是脱贫解困,同一支股票发行,不同身份,获得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我还听见另外一种批评的声音,所谓融资,就是圈钱,圈钱是白来的钱。更何况我们中国的出版集团要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出版企业,靠自有资金仅仅是不够的。所以政府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按照事业考核方式往里面投钱。他们通过其他行业,已经找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办法,这个奇怪的办法,或者说制度,那就是上市。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