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主席:王洪波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新闻总监
这个环节的第一部分,演讲环节到这里就结束了。前面四位嘉宾,高书生先生是从产业,他总结了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叫弱质特征。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是质量的质。这个弱质的特征,恰恰需要强大的智慧来推动。孙若风先生是从院团改革五大特点,从五度上来做分析。佘日新先生讲到台湾的一些模式,同时提出一个想法,就是两岸携手赚世界的钱。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思考。徐世丕先生,他一直关注院团体制改革,他当年在文化部工作期间,参与了院团改革,那时候院团改革的一些文件起草工作、调研工作,在文化报做副总编辑期间,也持续关注这个发展。我们再次感谢四位演讲嘉宾。
接下来进入对话环节,现在有请高书生先生、孙若风先生、佘日新先生、徐世丕先生,还有刘玄咏先生。
刚才这个环节比较紧张,我们的嘉宾很严谨,严格按照时间来进行演讲。后面这样一个环节,这个时间是有半个小时。在半个小时时间里面,我们在座的朋友们,可以提问,嘉宾之间也互相可以提问和探讨。开始请刘玄咏先生说一说台湾的交响乐团的情况。
刘玄咏:主持人,以及在座的各位先进,我是台湾交响乐团团长刘玄咏。我刚刚听了孙司长、徐主席谈到大陆院团体制改革。行政法人,就是要把台湾的院团要做一个类似的改制,交响乐团,大家觉得这个应该放在市场经济里面。行政法人在立法推的过程中,这个民法还没有通过,在台北有两厅,它通过行政法人,就开始运作。而且行政法人运作,我们到现在为止,大家一直在关注这个行政法人运作成功与否。行政法人与公司的体制,但是政府一年运作经费,据我所知是9亿到10亿。就是说百分之百的经费政府提供。然后逐年递减。另外30%到40%经费,你必须要去引用。政府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是一个董事会,政府还是要给钱,在台湾的制度,只要政府给钱,就要接受立法院的监督。但是政府给钱,没有办法监督到这个两厅院的运作,因为它是董事会。我们看到一个问题,两厅院,政府给钱,国会没有办法监督,至于它是不是发挥了政府人民的期待,就是从政府国库里面拿到这个经费之后,有没有达到它的作用?
我们讲台湾交响乐团,当年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要不要转型?我们没有转行政法人,就是说所有经费还是政府给的。我接这个团两年左右的时间,什么时候政府改制都不知道,我仍然要面对一年有多少听众听我的演唱会的问题。刚才讲到跨业合作,跟国内最接近的地方,那边就像大陆的印象刘三姐,日月潭这个地方,已经具备这个环境了。可是台湾有一句话,好山、好水,晚上好无聊。当晚上没有什么节目可以看,除了来这里住,我想象中这个地方应该有什么文化特质,我想跨业的,过去两年当中,我们从一年四万、五万听众到2009年成长到12万,12万以政府两亿,或者是以林怀民先生说的,一年从政府拿的预算是2亿台币到3亿台币,欣赏的人数无论如何要突破20万人,如果按照民间团体运作模式跟成本来说,表示我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是如何兼顾交响乐团向上提升,变成台湾最好的交响乐团水准,可是又要做到音乐推广,不管在哪儿,都可以听到国立交响乐团的演出,我不必很辛苦推票,这是我们将来要追求的,还有8万人的成长空间,我必须要把票价降到1000块钱台币以下,我们才有生存的空间。除了它是一个演出单位之外,它还是一个乐交火车头的作用,我们想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让民众的精神层次更提高。这是作为一个政府单位,今年的想法,要跟企业一样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我很幸运认识孙院长,从他那边学到很多企业管理的经验。让我觉得一个交响乐团,其实有无限的可能。谢谢。
王洪波:谢谢刘玄咏先生。今天看到会场上有这么多人,我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是在意料之中。意外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与发展,这个主题论坛第一次举办,在北大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当中第一次加上这样一个主题论坛,第一次有这么多人,感到很意外。但是这么多又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大家关心文化体制改革这样一个话题,感谢大家。刚才四位演讲嘉宾,还有一位对话嘉宾刘玄咏先生,都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认识。我想在座的各位和站的各位,有问题请提问。
王亚南:谢谢。我想直接对刘玄咏团长做一个回应,然后间接对徐主席和孙司长做回应。最后有一个建议或者是请求到高主任这儿。
问题是相关的。我以贵团为例,讲我的一些想法,我这个想法曾经上书大陆的中央。以贵团为例,刚才提到政府补贴2亿台币,拿这个来打比方,不做生产性补贴,给你们是生产性补贴,你们是文化生产活动,我提的建议是消费性补贴,把这个钱给到校园、社区、乡村,当然给的不是现金,是帐面。你们去那儿演出再挣回来,这样一举两得,实际上是政府采购。我给大陆提的建议也是这样的,去年年初,我连续上书大陆的中央中宣部。间接回应他们两位,这个体制改革之后,效益如何衡量?比如说文化增加值,这个团体的票房等等增加了。我把这个称为以丰产丰收来解决,我觉得还不够。丰产丰收顶多是收在仓库里,这个还不够。我提出以丰衣足食来检验,就是仓库里拿出来卖给老百姓,老百姓吃到肚里,穿到才算。因为文化建设跟国防建设不一样,我们科技也好,国防科技,神六上天可以检验,人文发展必须用民生来检验。
那么回到高主任这儿,我的建议和要求是这样的,我带着我的团队,云南省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已经做成功了一个,我把它称为全国首次用文化民生硬指标检验各地文化发展成效的一个评价体系,里面有多种指标。
我下一步的动作,把03年我们国家中宣部主导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已经实行改制,或者正在改制的各个地方,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把这些地方筛选出来,然后用我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不仅仅是丰产丰收,而是检验它是否丰衣足食。这个检验,我说的建议和请求,希望得到中宣部改革办的支持,因为有一些工作环节需要你们支持。第二个请求,希望得到你们的理解。因为可能演算出来以后,结果会不理想,因为它有一个发展进程,企业盈利,它也有先亏然后再盈利的过程,也许效益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万一效果不理想,希望中宣部改革办理解,就是欣然接受,我们还在发展过程中。谢谢各位。
王洪波:王先生,他没有提问,他是回应了上面几位嘉宾的观点。这个方式也可以,因为这是一个对话环节。
皇甫晓涛:我是延续一下徐老师的观点。我也搞过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和研究,包括国内外的。我在新加坡经贸论坛也发表过关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文化产业化,它不是一个私有化,是分还是合?可能合的意向更大一些,包括产业资本。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改?最近东方歌舞团这些院团的领导跟我反复探讨,为什么要改?并不是说简单推向市场。它包括这样一个宗旨,由事业变成企业,由文化的产品,市场现在比较具体的面对的是产品,其实后面还有产业,后面是产权,后面是产能。我现在正在搞文化产权交易所。后来这些院团找我辅导的时候,我用交易所来辅导他,这样就能够把四个东西开发出来,产品、产业、产权、产能、文化。怎么开发?在实践探索过程,一共有六个环节需要开发。一个是文化产权和资产的整合,我刚才说了,这个不是分,是合。第二个,文化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拓展。第三个文化品牌和符号资本的拓展。第四个,文化资本和文化金融的拓展。第五个是文化版权和版权经济的拓展。第六个是文化,像演艺这种系统的组合,这样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它需要一些创新引擎工具。谢谢。
王洪波:皇甫晓涛先生一方面对几位嘉宾有回馈,另外也提出一些问题,像转企改制,像东方歌舞团这样的单位为什么要转企改制?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