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的问题,是鲁迅在上个世纪提出来的。秋瑾烈士被清政府处死,老百姓“吃人血馒头”。这一类触目惊心的事例,引发鲁迅思考改造国民性的紧迫性。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不怎么提国民性的问题了,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依然值得重视。一个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出过孔子的民族,出过李白、杜甫的民族,出过《红楼梦》的民族,为什么会发生一场反文化的“文化大革命”?这里就有国民性的问题。
当今,社会生活中一再出现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汽车轧死人扬长而去的现象,新建大楼、大桥倒塌的现象,这里也有国民性的问题。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整个社会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也就是要改造和提升我们的国民性,重铸我们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要使自己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人逐渐富裕了,有少数人甚至一夜之间暴富了。但是,一夜可以暴富,文明素质并不能一夜提高。我们看到社会上少数人拼命炫耀自己有钱,他们抢购高档轿车,抢购高价珠宝和各种奢侈品,但是这种形象并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我们还看到,有机构以超出国际市场价数倍的价钱邀请国外歌唱演员、足球明星到中国演出、踢球,以此来表示中国有钱了。但是,这种形象也并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发展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如果靠出天价从国外聘来几个足球明星,就是拿到了世界杯的冠军,又有多大意义?
我想起冯友兰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他个人不喜欢看按照《红楼梦》改编的戏曲。他说,你看在小说中即便是最鄙俗的人,曹雪芹也写得“俗得很雅”,等到把小说的人物搬上舞台,最雅的人看着也“雅得很俗”。
现在,有的人也是“雅得很俗”,或者说“富得很俗”。有钱了,富了,坐上最豪华的轿车,全身戴上最昂贵的珠宝,你仍然可以是“富得很俗”,你仍然不能赢得国际社会对你的尊重。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通过学校教育、新闻媒体、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一种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这种社会文化环境能够使人变得越来越有教养,越来越高雅,而不是使人越来越低俗。
要使中国文化为国际社会了解、认同、向往
建设文化强国,要使国际社会了解我们的文化,进一步认同、向往我们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吸引力就是文化的软实力。当今世界,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是最强的,文化实力也是最强的,它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它的电影、音乐遍布全世界,这就是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