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演讲
罗争玉:文化企业与文化人才培养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12/1/10

文化企业有一般企业的属性,其价值引导以竞争为基础。我在《企业的智慧》一书中倡导使用人力资本的提法,建议放弃人力资源的提法。资本型人才,顾名思义,涵盖了投入与产出的双重意义,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资本”与“资源”仅一字之差,在经济领域里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

人力作为资源,实现的只是其价值的可利用性,而非可持续性。反过来说,当社会和企业视人力为“资源”时,考虑的是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不会有动力去考虑员工的成长价值。在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工薪成本为常数的情况下,员工的工作效率越高、工作时间越长则是人力作为资源最大的价值。从纯经济学的理论上说,基于人力是资源的理论,企业有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可以不顾员工“过劳死”的可能性。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反映的都是人力资源化发展的弊端。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与一般的产业不同,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意支持。从文化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将人才作为“资本”来看待更加重要。

在文化产业领域,很多文化企业提出要将公司的核心人才如企业高管和骨干技术人才当成资本,将一般员工当成资源,即资本和资源相结合的模式。

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从将一般员工当成人力资源、将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当成人力资本到将所有员工都当成人力资本进行管理。这一演进,代表了现代企业流行的价值认知趋势,其局限性仍很明显。

将人力视为资源进行管理时,在使用时以规范节约为目标;而将人力作为资本进行管理时,“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文化企业才会真正重视人才,在培养的基础上使用人才,促进文化人才和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共同成长。

每个人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来讲的确会起不同的作用。我们承认不同的人因为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其资本价值不同。但不是“是”与“不是”的问题,而是“大”与“小”的问题。如果承认这一点的话,也应该承认文化产业领域的普通员工和精英员工共同属于企业的人力资本——既便他们的重要性完全不具可比性。

当然,人力作为资本,可以有普通资本和精英资本之分。文化产业领域亟需的是精英资本,即资本型人才。只有大批资本型人才成长起来,文化产业才会真正兴旺发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研究院首页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