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演讲
许嘉璐:文化产业兴旺关键在要植根本土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12/1/7

但是如果这个民族对文化自觉,自信了,这个200年是可以缩短的。因为文化的传播它是加速,我们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的强国。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放文化的生产力,因此文化产业的提到日程上,也就是当然之意,是逻辑上合理。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有上万年的可考的文化的积淀,有3400年以上的文字的记载,这样一个文化古国,当然我们对世界人类文化未来的走向,负有不可推卸义务。这就是当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现时代的特色,又集中了中华民族上万年的智慧,把它奉献给世界,供70亿减去14亿之后的其他的人们参考,共同探讨未来应该探讨什么样的道路,这应该成为全民族自觉意识。

放眼全世界,今天的世界和明天的世界也急需要文明的多元化,急需要在多元化当中,中华民族这一员,这不是中华民族自我期许,而是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吸收了来自中国的人文主义而形成文艺复兴所提出的人文精神,这个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人的智慧是可以供全世界参考的。为此,当然,我们应该主动让文化走出去。

由此就延伸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中国文化产业一定要兴旺,如何兴旺?那需要学者、企业家,乃至受众的一起研究。在这里,我特别是停顿了一下,加上了一个和受众一起,过去的文化产品常常是学者和艺术家在自己的房间里,在自己的排练场上编造出来的,并没有广大的受众参与,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今天民主意识高涨的条件下,没有受众的参与,常常专家和艺术家的演出对不上受众趣味口吻,文化产业讲利润,讲销售的,受众不买账,必然不可持续。

我认为中华文化产业的兴旺,关键还不在于操作,从构想、规划、设想乃至付诸工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文化的内涵根植于本土。也不在于产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影视的,还是文字的,说的是中国的事,表现的中国的土地,而在于中国的事,中国的人,中国的土地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刚才叶朗先生的讲话里,两次谈到中国文化的特色,但是我们又不是照史宣科,而是要有时代的精神,要广泛的吸收异志文化当中的精华。一百年来,中国受尽了屈辱,同时让我们广泛的接触和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包括近30年的改革开放,包括今天的中国人的生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其中有很多都是异志文化的东西,今后这个门开的更大,走出去的人更多,请进来的人更为踊跃。抓住这两件事情,我想文化产业没有不兴旺的可能。

但是万事都是说的容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研究院首页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