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肖东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
2010年的中国出版业,正迈入‘资本洗礼’时期,肩负转变发展方式和完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使命;金融资本的加盟也为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冲击与机遇。与此同时,在资本的光环之下,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为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
奋斗目标 把出版大国建成出版强国
“2010年出版行业的闪光点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了改制期的奋斗目标——把出版大国建成出版强国。”肖东发指出,“中国目前是一个出版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出版强国。数量我们已不少了,图书出版种类已达30.2万种,但其中只有一半是有价值的重版书和新书,其他则包括了很多人情书、关系书、礼品书,结果卖不出去,成了库存书甚至垃圾书,这些都是资源的浪费。未来,应向提高质量,抓服务、抓创新的正道迈进。”
肖东发强调,出版应力求“去虚务实”,从重数量转为重质量,而非浮躁地随波逐流,只讲那些经不起推敲的数字,并不能真正做强做大。
内容建设 以“中国创造”取代“中国制造”
肖东发认为,当前国家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舍得投入,但出版产业在创新上、质量上还应加大力度。现在国家搞了很多“工程”,例如:中华字库工程、中华数字古籍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创新学术工程、数字版权保护工程、基础研发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虽然从事基础工程研发的本意值得肯定,但也暴露出了“原创不足”的问题。以中华字库工程为例,由于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各种汉字字体的版权是属于美国微软的,每年要向其交79亿元的版权使用费,因此才促使研发中国人自己汉字字体的中华字库工程的提出。
肖东发强调,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原创内容的开发,向“中国创造”而非“中国制造”之路迈进,培养出版的中国品牌软实力,“由大到强,由硬到软” 。他同时补充说道,目前的出版环境除了原来的行政管理外,也应尽快完善更高层次的“法律管理” ,例如制定“出版法”与“新闻法”等系列法律,并落实行业自律管理、经济与技术等多种管理手段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