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所以,从数量来看,我们感到很喜人。我们去年就辉煌向中央报告,我们的新闻出版已经实现了1万亿的产值。1万亿的产值是码洋1万亿,经济效益多少呢?回款率多少?带来的税收是多少?如果这些数字搞清楚的话,我们就知道繁荣背后这样一种可怕的浪费。当然,在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有这样一个繁荣的过程,有这样一个鼓舞人心的数字,总比过去没有好。
第二个方面,盲目统计文化产业的产值和比重,忽视其涵盖和延伸的范围。目前关于文化产业统计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的标准和规范的体系。由于各地文化产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统计产值和比重存在一定的差距,将一些不隶属于文化产业的产值纳入到其统计范围。我希望有媒体朋友把我这句话传播出去。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北京的统计方法和上海,和南京,和广东完全不一样,在北京的统计当中,有相当一大块是在国家统计局里面没有的,究竟是把国家统计数字赶紧改过来,还是北京的数字要改过去?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及早的提到议事日程上。东北有一个省,我们去年去调研的时候,这个省有三位省领导,在不同地方讲话,对这个省的文化产业数字讲了三个数字,都是副省级领导,我问他们宣传部主管文化的负责人,我说你对这三个数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来的。他做了一番很巧妙的解释,但是怎么解释,一个省也不能是三个数字。
所以,在中国目前文化产业统计标准不规范,也带来了我们工作的巨大缺差。我们去年编中国文化产业年鉴,在编年鉴当中我们深受其害,我们要做大量的甄别,和这个商量,你这个部分算文化产业吗?算。为什么?他说领导说算。这样在统计上的不规范,确实是应该让我们各种论坛向社会大声疾呼,病在底下,根在上面,这是国家的事,中央政府要做的就是把标准制定好,全国要一致起来,这样统计起来才有可比性。
第二大部分,文化产业要避免重蹈GDP崇拜的覆辙。我也讲几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要理清文化产业的特殊属性。文化产业的特殊属性,主要指文化产业它是一种文化形态,其次才属于经济,它是现代经济形态的存在方式之一。我们必须知道在当下环境中,产业化只是文化生产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文化生产的全部。产业化的文化生产,要极其能动的去适应市场,而不是消极庸俗的迎合市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其力量深深融入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影响着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的方向。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缺乏文化含量和精神动力的支持,最终必然是低效和落后。我们可以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来解释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我们看到的文化产业只是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而它所依托的文化隐藏在看不见的海面之下,却构成了冰山的巨大威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急功近利和浮躁现象,对国家和民族的伤害是致命的,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文化产业最终也得不到发展和繁荣,只有理清文化产业特殊性,明晰文化产业发展要考虑市场需求,但是并不是迎合所有市场的需求,我们在提高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二者最佳结合。
我们有一本书,是一个省的出版社出的,这个书在上海连续10个月销售排行榜第一,这个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有一些销售量很大,点击量很大,观看量很大的产品,你仔细看一看,在网站都是什么。
第二,注重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一个国家当经济、产业、产品体现出文化品格的时候,这个国家经济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战略性的产业,而文化产业意义也不再局限于获得经济方面的利益,发展文化产业在提高公民素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化产业要避免重蹈GDP崇拜的这种覆辙,我们要更注重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今后的经济发展,将是以各种方式与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包括了文化对经济发展GDP的贡献,而且也涵盖了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中的作用。就注重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来说,应该包含了是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消费需求,是否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可以传给后世的精神产品,是否提高了生活品质,是否改善了生活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