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嘉宾演讲
释永信:少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嵩山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释永信。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嵩山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释永信。

释永信:谢谢大会主席给我这次机会,很高兴能够来到北大这么一个圣殿来跟大家做交流,我本人也是一个出家人,也不是文化官员,也不是文化学者,也不是文化商人,只是一个宗教界的人士,所以要谈这个话题,只能站在我们的本位上,站在少林寺的一些情况上来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因为少林寺大家都知道,1500多年的历史,它是皇帝从印度引进来的这么一种文化,在中国时间长了,1500年了,融入到中国的文化,形成了中国的独有的中国佛教,中国禅宗文化,所以少林寺它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佛教的一种宗教,它历史上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有一群印度高僧和中国高僧在少林寺翻译经书,在唐代的时候,像李世民,在少林寺立过碑,来彰表少林寺的功德,宋朝也是一样,确定了少林寺禅宗的地位,历史上这种现象像明代的少林寺,多次在国内平乱,在山东、云南,镇守边关,它历史上是很主流的地方,跟国家和民族都息息相关的寺院。

少林寺进入清代末年进入到衰败时期,僧人很少,民国期间就更衰败了,一把大火,给少林寺没有留下几座殿堂,基本上都是破烂不堪,改革开放30年之后少林寺又有一个好的机遇,国家考虑文化要走出去,考虑13多亿人不能没有信仰,另外作为这么一个大民族国家不可能没有宗教,少林寺遇到一个好的机遇,我本人是81年到少林寺出家,从70年代末开始由几座破烂不堪的殿堂,现在发展到有40几座殿堂,下面又有20几个下院,从70年代末,从几个老僧人,加上我们几个年轻人,发展到现在两三百个僧人,把下院都算上是四五百僧人,所以我们这几年也很注重,少林寺的传承人的问题解决了,就是多收徒弟,多建寺院,为少林文化能够传承下来。

然后再进行一些国际上的一些合作,一些交流,为国家和民族多做一些事情,所以少林寺这几年基本上在恢复建筑,我们的建筑跟我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少林寺就像一个大的家族,它的子孙庙,家族的传承制度,就是出了寺院,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宗法传承制度,让一代一代有序的传承下去。少林寺我们有规模了之后,有人员规模之后,我们就是如何静心修行,最早恢复了禅堂,平时一般坐禅和修行,平时我们一天坐七只香,每年有一个禅七,不只针对少林寺,还面对全国各地僧人,最多少百人,少则几十人,每天坐12只香,每天休息5个多小时,静心修行,少林寺56年来一直坚持,在教界,在信徒当中越来越受欢迎,只对男众,一般人没有规矩,没有见的,少林寺的一个核心,少林寺的文化都用禅来延伸,恢复禅堂之外我们恢复戒坛,少林寺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寺院,所有的教徒都知道我们现在出家人都用的四分律,少林寺在戒律上面一直很有地位,少林寺恢复了传戒,达到了一千多人,传戒的规模也是很大的。

除了恢复禅堂、传戒之外,每年夏季有一个少林问禅系列活动,跟大学生辩论,辩经,不完全照抄历史上的禅宗,确实通过这种问禅,大家都是非常有收获,每年都有几十位年轻法师在一块辩论,也请学者及大德长老做评委,这个效果非常好,现在小和尚们学习有一个传承,有一个习惯,就是背诵,到寺庙里面首先要背诵大量的经书,通过背诵大量的经书之后要做到默然,去思考,把书本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对外人做解答。问禅了做一些解答,这是僧人传统的教育,一个传统的习惯。所以每年用问禅的活动,对年轻人的教育有所帮助。

[1] [2] [3] Next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