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郑万通:尊敬的严隽琪副委员长、周其凤校长、叶朗教授,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非常高兴应邀来到北京大学参加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文化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与国家命运荣辱与共,兴衰与共。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新世纪(23.97,0.75,3.23%)10年之交的时候,探讨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十年这一重要主题,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过去1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令人瞩目,自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超同期GDP增速大约六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宏观经济的新引擎,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大亮点。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达到8000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2.5%。应当说中国文化产业交付的是一份闪亮的成绩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摆脱政治上、思想上、认识上束缚的过程。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对文化意识生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旋律与多样化、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等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持续的讨论。这实际上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功能的大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广泛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理念、模式和制度,这当中包括美国的版权产业、日本的内容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并结合我们的自身国情,最终确定了一个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文化发展大格局。这种认识上的巨大突破,从根本上奠定了今天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过去10年,中国社会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提升。文化产业逐步从理论界的一个边缘化属性,上升为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概念。2000年,十五规划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的提法。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出现文化生产力。2007年,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对软实力的讨论,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上,曾经引起了常委的高度共鸣,至今留下了许多真知灼见。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突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我们可以发现,这十年是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不断进行新思考、新定位、新部署的10年,也是全社会接受文化产业、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十年。
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审视我国文化产业所处的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如何使我国的文化产业真正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中国正以宏大的气魄、坦荡的胸襟融入国际社会,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自我定位、自我完善。同时,随着国际经济、政治、金融、安全、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动态发展,国际格局、发展模式、利益关系都处在深刻的调整和变革之中。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国外的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