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主席:肖东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刚才张总讲的六个一非常好,大家要记住,而且要宣传。最后一项,出版社如何与民营图书公司联手,实现优势互补。讨论嘉宾有:北京经典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明先生。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平,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副会长王笑东。北京龙纸媒广告文化书店董事长徐智明。作家出版社副社长扈文建。
陈黎明: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议程主席肖教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今天出版分论坛讨论这样一个议题,我是北京经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非常感谢各位在新年的讨论文化产业,到北大一起来讨论,感谢今天光临的很多嘉宾,大家能够到北大来讨论文化产业,讨论出版的产业,谢谢大家。作为今天讨论的议题,在场四位嘉宾来自不同领域的最优秀的负责和精英。我们首先花点时间请各位嘉宾自我介绍一下他们自己的背景,还有对出版界角度的一些考虑。
王笑东:我是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副会长王笑东。今天主要议题是谈民营企业如何与出版社合作。刚才我在下面听了半天,悲观的情绪多于乐观的情绪。出版社无论在出版改制,还是数字化发展,都是倾向于消极的。从2009年我们新华先锋的经营情况,作为民营,我觉得是非常乐观的。2008年销售码洋有2个亿,到2009年12月31号,我们统计将近3亿。从整个市场来看,还是非常乐观的。讲到合作,出版社是在整个民营出版,肯定是主力军的地位,也是主打地位。民营从过去不被认可,到现在逐渐逐渐被认可。应该是中国出版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家看我们手头拿到的畅销书,可以自豪地说90%都是来自民营出版。这说明出版社跟民营实际上在中国整个出版市场是互补的关系,并不矛盾的。
在今年4月份,署里认可民营出版是重要文化力量之后,民营出版提出来要求出版权的问题。实际上我觉得这个出版权的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根据我们的宪法,所有人都享有出版的权利的。出版社其实代表政府进行一个事先审查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一些好的书,优质的书,在中国出版,出版资源,出版书号配置方面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一个名字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民营出版在2009年,在整个大的经济环境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如果很深入的挖掘整个出版市场,我们的成长空间是非常大的。跟出版社的合作,我们也觉得非常愉快,包括刚才新世界的杨社长,我们也是合作的,还有陕师大的。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也是非常愉快的。谢谢大家。
陈黎明:接下来请徐总介绍一下。
徐智明:我们龙纸媒书店已经做了5年了,我做出版策划做了10多年了,我一直专注广告图书的销售,我们在合作方面,目前跟中信出版社有一个战略合作,我策划的所有选题都由中信来出,投资到出胶片之前,然后中信来做印刷和所有发行,所有的发行,我自己不发,全部由中信来发,他发了之后,跟我们来做分成。我们采取这样一个合作模式。我们合作下来,还是蛮顺畅的。我的体会,因为我们的规模比较小,作为比较小的民营策划公司,就不要做全部的流程,它的渠道发布比较强,而且跟我的策划比较对路,我跟中信的合作,双方都是比较满意的。
朱大平:大家好,我是时代华语的朱大平。我们公司因为正在做上市准备,我们只做发行。我们采取的模式跟所有民营完全不一样,我们跟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关系,然后我们采取的办法,到现在为止,我们公司从来不做策划,我们版权拿到手以后,转让给出版社,我们的书全部采购。在时代华语,我们没有生产这一说。
第二,时代华语给大家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它发行量比较大,而且是线下销售,一般的统计数据统计不上来,比如说西单图书大厦,一个单位卖500本。第二个优点在于定价比较高,我们高端读物,我们的定价可以定到3块5到4块。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比较低廉的成本,这个书只有我们销售,作家自己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一般的书,我们不采取版税制,这个恐怕是我们敢做上市准备的一个作用原因。但是我们从今年开始, 我们经历了三年时间转型,2010年我们应该能够基本到位。
第二个板块,我们用四个部门力量来做超级畅销书,我估计今年能够达到一个亿。
第三个板块,就是文献板块,古代文献和近代文献。这个板块能够做到一个亿,同时还有少儿板块,我们采取封闭销售,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向出版社采购,成品采购。我们这个采购很厉害,能够达到5000万到1亿。只要适当保证利润空间,我们认可以后,可以采取对出版社有足够美丽的一种模式。这是我几澄清。谢谢。
陈黎明:刚才是三位各有代表了民营书业的负责人讲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尤其是朱总很有勇气,还有一位是作家出版社的扈文建,他同时也是非国有书业协会的评委,每年最优秀的畅销书,最优秀的民营公司,扈文建社长也是评委之一。请他从两个角度讲讲民营书业与出版社合作。
扈文建:一进来我觉得在座的各位真的很辛苦,上面拉水席,你们就在这儿撑一天。因为我下面有事情,我内心还是很焦躁的。我约了一个领导,好不容易召见我,我盼着前面的赶快结束。到我这个环节,我特别想尽快结束掉。但是这么多人陪着,好象不太合适。我们作家出版社,我更正一下,我是作家出版社的副社长。我们从97年,一个偶尔的机会,选择跟民营机会搭手合作,我想这种选择,绝大多数动机出自于无奈,在97年的时候,我们两个强势作者要红杏出墙。遇到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办法,那个时候痛先决心,一意孤行选择跟那一方来洽谈这个合作。
在瞬间的时候做了这个决定,应该是在2007年,在之前,可能大把的中小出版社靠贴牌子,就是所谓的卖号,在其他产业来讲就叫贴牌,作家出版社在选择这个行为的时候,我们内心背负了很大的压力,我们自己感觉那么良好的出版社,拥有这么多资源的出版社,我们怎么可能选择合作?我们觉是主权出让了。那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就因为我当时这么想,我当时做了一个分裂性的选择。到现在来看,这一步走的,用英明来讲,可能过了。但是用正确来讲,一点错都没有。
整个国内出版天下,从目前事实来看,不是国有的天下,应该是多种所有制共存的一个天下。所以那种合作,到现在,我们反过来看帐,我们财务一直在清算,我觉得这里面应该是多赢,双赢。从那一步,我们把这个口子适度放开,我们选择跟一些强有力的公司搭手合作的时候,我们跟对方谈的第一条,就是我不一定要多少的利润,在这个项目下,我没有想过这个利润是多少,但是不能亏本。这个就是合奏前提。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收过书号费。在2007年下半年,乃至于到2008年上半年,我们合作的所有业绩反映在当时的排行榜上。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