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主席,感谢北京大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的题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产业战略布局问题,主要讲湖北。加上最近承担了湖北省的文化产业战略研究这么一个课题结合我们一些研究讲一些亲身体会的东西。
07年的时候,也是国家发改委批了“1+8”城市圈,湖北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就成了一个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这是湖北地图,在西部成了鄂州生态文化旅游圈。在这个背景下,湖北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有一个崭新的要求,要让原来的武汉市为中心的结构转变成多中心哑铃式的结构。
接下来介绍三个问题,第一湖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第二当前湖北区域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第三是“十二五”及下一个十年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创新问题。
宏观背景是“两圈一带”,产业布局,就是要介绍湖北文化产业中国及中国的位置,再一点湖北文化产业的特征。位置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这是GDP整体水平,06年是206亿,07年368亿,08年是450亿。
这是湖北文化产业增值的基本情况,是逐年增长比较快的。这是占全国的增加值的比重,去年是5.93%,占全国GDP总量大概4%,既跟北京超过两位的增长速度有差别,也跟全国平均2.6%也有差别。第二是湖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特征:行业分布、空间分布、功能分布、人才结构。行业分布上就是核心层为主导,外围层和相关层发展的相对结构。这是分布的结构统计表,跟全国相比核心层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空间布局上主要是以武汉由中心城市是一个梯队的结构,武汉是一条独大或者一级独大,这是支持这个论点的基本数据。在武汉周边的黄石、孝感这都是地级城市,这个根本不能跟武汉比,他们大概占到武汉的1/3。
功能布局,出现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核心文化体制推动力和文化资源支撑力还是比较协调的。人才结构上有问题了,这是湖北省的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复合型高层人才,市场筹备人才都比较差。
下一个“十二五”武汉文化产业创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赶超战略发展上来定位湖北下一个十年区域发展,要从战略管理思路,战略布局结构和战略保障三个方面调整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结构。赶超战略思路涉及到政府的关系问题,政府跟市场关系问题,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如果仅仅市场自身的发展赶超战略无法实现。赶超战略中政府的主导性特别政策的主导性,特别是引导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力战略没有出现的理由。
我们从五方面来谈政府在哪方面改变:发展规划、产业集群、相关财政税收政策,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技创新战略也包括人才创新。
湖北现在的优势在平面媒体,比如《特别关注》等等,都市类的报纸在全国排名前三名,发行量最高可以达到150万,很大的发行。要扩大文化艺术和平面媒体的比较优势的同时还要电视和数字娱乐行业的质量和行业竞争力。数字行业和数字娱乐行业和电子行业,它带有一种结构性竞争力,我们在这一块湖北的电视跟湖南不能比,湖北去年数字娱乐产业也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说一个数字,湖北武汉是全国第三大文化科教中心,有在校大学生在武汉市一个城市超过100万,但是武汉动漫产业是什么情况?08年统计结果长沙排第一,武汉排第十一,这就可想而知,在高新技术领域,尽管武汉市有广泛的人才队伍,但是它没有形成这种产业的优势,这个中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它的战略思路或者战略规划必须要针对它这种情况有重点有冲突。
第二要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在这里头武汉市的发展规划自己没有良好的发展思路,政府可以主管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经营,可以划定市场边界,但是规划这一层面,政府的力量不能缺失,如果缺失了还是对区域发展长期是不利的。这里面提到有一个中心,有两种产业,三大服务平台,四大产业园区,五个方面的功能,在园区里面在政府主导下要形成一二三四五的基础结构。
第三要完善相关文化体制改革中财政政策,落实文化产业中的税收政策和公共文化财务财政保障机制,每个领域都有单独的研究体系和报告,最近应该是我们中心可能承担了国家文化财政相关部门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的课题比较多的,今年我们统计大概七八十项,最近我们可能还要主持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和财政政策,国家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所以政策领域应该是有一个对武汉市和全国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四要建立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会,为什么要建立?目前感觉机制在体制内运行实际上无法形成聚合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重要原因,体制内运行,政府唱主角戏,我们没有找到一个结合社会和政府力量的有效的方式。
第五是要人才,没有人才,尽管武汉市有那么多大学生,但是高端人才不足,这是明显的缺憾。
最后一点要创新,战略保障体系,要从我们目前生产性保障体系转变成文化创新基地,传统的文化管理体系以文化管理生产为基础的,不支持文化管理中的风险收入。
好,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