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与资本市场创新 嘉宾对话二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0

曹晓宁:这个问题非常专业,也非常在点子上。就以天创国际为例,天创国际到美国去,去年就要买,因为今年是500万,去年是340万。政策瓶颈根本解决不了,各个银行都找我们,开发银行,都说你太少了,你多贷。因为什么呢?因为《贷款通则》规定根本不可能给你股权投资,你到美国买剧场,还不是公司,不是股权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走不通。张行长,我说我在密苏里州看上一个剧场,这个贷款能够贷吗?利率高低是一个问题,国家《贷款通则》明确告诉你不能用于股权贷款。北京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特别聪明,银行同意,我没有问题。但是银行不可能给你。实际上非常严格。尽管国家提,甚至作为业绩来考核,因为在政策上不允许,《贷款通则》在那儿呢。但是流动资金,作为流动资金,那只能做假了,我贷流动资金,出去买剧场,如果出现了闪失,作为企业负责人,谁来负这个责任?人家说没有政策也要上,我们是从深圳过来的,在深圳工作那么多年,倒霉企业,我快要退休了,我不想倒。这就是制定政策的部分,有一些有口号,但是要实实在在解决一两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股权抵押,天创国际演了3000多场,它是一个效益很好的东西,那拿它贷款也是非常有限的。真正一落实以后,信贷什么的,你就尽量给贷,我怕,行长不怕吗?所以说政策,这个评估机构必须是权威的,必须要有基本的资金保障,比如说基金会,它亏了,我给。这件事有意义,而且给中国,我们养了那么多文艺团体,现在改革花了那么多钱,他们在走路,我认为这个无形的东西是值钱的,我给他做担保。300万美金,亏了就算我的。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这个也是我们走出去步伐缓慢的一个瓶颈。


张鑫: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专业。首先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银行贷款主要是债权融资,刚才曹总提到利率问题,按照咱们国家基本利率一年是5.31,肯定不会跟你说七点几个利率。但是5.31也好,还是7也好,这个比股权融资的成本还是低很多的。股权融资进来,就不是3.1的问题了,甚至要有一个很高的上市之后的退出回报。我们回到这个主题上来,刚才提到是用无形资产做质押来贷款,我们从06年做尝试,07年做了第一单文化版权类的贷款,在1月3号《新闻联播》也播出了,我们这一单,第一个客户也到洛杉矶买了一个新闻频道,就是天下卫视的一个中文频道,这个就是资本介入企业以后,文化企业,像前面几位专家提到的高速增长,资金一进去,马上就像注入血液一样,很快会获得果实。

至于怎么做的?关于评估的问题,这个事情,是必须要换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按照一般的信贷操作,我们考虑它的价值是多少,然后做一个评估。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我们这几年实践有一个体会,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必须要改变原来固有的观念。银行贷款,必须要首先看它的来源,像天创国际这样一个很好的现金流,实际上是支撑信贷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用我们的话来说,关于商业模式的问题,现代商业银行,从我们角度来看,看文化企业的贷款,可能性,不是主要看它的版权也好,它的无形资产值多少钱,实际上更主要看商业模式,还有看它的执行团队,这是我们更为关注的。这个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就想了解一下,也是金融资本在体制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样的?进入了多少?介入不介入?因为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银监会已经颁布了一个《并购贷款办法》,这个贷款,在曹总提到的,因为银行《贷款通则》是不允许股权贷款的,银监会发布了一个《并购贷款办法》,银行有了一个产品,针对企业改制过程中需要融资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产品。对于我们文化体制改革,实际上应该带来了一个可用的一个金融产品,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个事,我这次来也非常认真听了几位领导的话,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

换一个方面讲,回到具体贷款说,至于无形资产的质押,对于推动来说非常非常大,曾经也有记者问我,现在政府拿了很多贴息,但是贴不出去,你们光说,但是做的少。我们是有苦衷的,这个没法跟记者说。因为什么呢?推动这个事,光靠银行绝对不行。版权质押,首先有一个法律问题,我们现在的办法,《质押登记办法》,还是96年的办法,《物权法》颁布以后,相关的登记没有做修改,我们在操作当中有很大的困难,我觉得从政府立法角度上应该推动的。版权的评估体系,还有机构的资质管理,还有评估师的资格管理方面,都远远没有一个规则。没有个体系,去银行操作的话,确实非常有困难。更重要的一个,这个评估,在质押融资过程中,它的法律地位,没有一个任何法律文件来明确。是不是一定需要?是不是必须需要?这个都没有法律文件。当然还有其他的信用环境什么的,银行非常希望政府在环境改变方面,能够帮助银行改变一下金融生态环境,让银行资金能够更顺畅进入到企业当中。


高书生:我想说今天这个主题,我今天来的有点不恰当,我讲的文不对题了,我想现在文化和金融的结合,可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个是对严重的问题。做金融的不了解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刚刚提出来10年。做文化产业的人不熟悉金融业务。这两个矛盾要解决。

第二个问题,金融如何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做一些创新服务,这个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过去大量面对的农业、制造业这种传统产业,但是针对服务业或者是文化产业的一些金融服务,可能有点不适应。比如说再用过去那种一定要有什么质押贷款,这个路可能在文化当中走不通,怎么办?
第三个问题,我们现在也正在想跟人民银行合作,然后做一个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专门政策,去年已经启动了。实际上08年已经启动了,目的就是解决金融和文化产业之间的桥梁问题。谢谢。


周庆山:下面请再用一两句话做一个总结发言。


陈立恒:文化资源的应用,其实才是重点。我们如何把它变现出来,这个创意一定要产生经济效益和创意,才值得我们鼓励。我相信这个时候就需要资本融入进来。


王亚南:我用一个稍微带一点俏皮话的方式来说,无论是文化生产,还是文化资本,我做抄底研究,最终再到文化消费上,我用这个来衡量。


张鑫:从银行角度也好,文化企业角度也好,都渴望一类人才能够尽快成长起来,那就是既懂文化产业,又懂金融行业的人才。


曹晓宁: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前途无限。


王洪波:我想回应一下高主任的提法,关于文化和金融,需要一个通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的贷款,它的一套评估体系,但是这套评估体系,对于文化产业来讲,它无从下嘴。实际上作为一个新的产品,创新是需要研究的。需要建立一些模型,如果这样的话,如果能够在金融和文化结合方面,或者叫文化金融的一个研究机构、推进机构,我觉得可能在文化企业和金融企业之间,建立这么一个桥梁,这样一个研究和评估机构,实际上可以由银行带头发起,其他企业可以来参与,或者是文化企业发起,银行来参与,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周庆山:非常感谢各位嘉宾,也感谢各位来宾,今天的议程到此结束。谢谢。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xuening    责任编辑:xuening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100871 | 电话:(010)62767249 | 传真:(010)62757883 | 邮箱: fici@pku.edu.cn | 
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合作联系人:钮沭联(13681418740) 管理员登录  
联系方式
媒体联系人:修 菁(13810270517) 
会务联系人:杨丽伟(1324179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