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都市“快生活”能否成为休闲“慢城市”?
作者:蒋秀娟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2/1/21

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里,拥有休闲惬意、生态幽美的环境想必是许多“城里人”的梦想。如今,许多城市纷纷把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请关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现象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稀贵生物面临绝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得不引起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成了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事项。生态城市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暨房山现代生态休闲新城论坛”上,韩国全球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李永求认为,生态城市概念的出现,正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变化。

什么是生态城市

“目前,全世界对‘生态休闲城’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结果,不同国家、不同的文明会产生不同的发展。”香港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副教授王向华指出,休闲生态城的发展有三个方向:第一是以民为先,看居民对生活的追求是怎么样的,如何理解休闲这一概念;第二是优化的生活,即生活品质的提高,要求在休闲城市中生活更方便、工作更方便,以及交通运输也更方便;第三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周边的现代新城,都具备共性特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宜居,基础设施完善,休闲功能突出。例如纽约周边的诺沃克,伦敦周边的斯蒂夫尼奇,巴黎周边的布洛涅以及东京都市圈的崎玉县、千叶县等。这些城市都坐落在大都会周边,具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高度发达,承担着人口疏散、购物休闲等功能。” 北京市房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江表示。

而李永求介绍说,在韩国,生态城市被定义为“具备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且共生的城市体系的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必须遵循七个核心计划原理:第一,“亲环境”土地使用,如土地开发使用时必须考虑到自然地理地形以及适当的规模和密度;第二,人行道和车道分离的绿色交通体系,如推动作为大众交通体系的自行车道路的建设等;第三,高效的城市管理,如使用信息通信体系的环境管理及城市管理等;第四,附带大面积公园、绿地的绿色城市,如建构绿色网络体系、建造城市公园等;第五,调节和使用水资源,如确保优质水源和生态面积覆盖率等;第六,打造亲水空间,如充分利用天然河川以及周边地区的亲水空间;第七,构筑居民共同体和设置便利设施,如建造适合开展文化活动的绿色休闲空间等。

[1] [2] 下一页

返回研究院首页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