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核心观点:避免中国文化资本市场的“热伤风”,破除体制的桎梏很重要。要让资本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玩弄”这个产业,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
从去年到现在,资本对文化的热情是有目共睹的:《砥柱铭》的总成交价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中国艺术品投资进入亿元时代;新《西游记》的网络独播权以每集28万元的价格成交,近5年来影视剧的数字发行价格上涨了100倍;岁末大片的票房纷纷过亿,中国电影一举步入百亿元年……市场一片繁荣,涨声不断。
究其原因,首功是政策的推动,去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资本对于文化产业非常看好,大量投资挤入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成为众望所归的一个战略性产业,“钱途”十分光明。
然而,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纵观全球文化产业的资本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那就是外冷内热:国际上总体偏冷,中国总体偏热。美国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冷,有它的道理,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开发方面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资本也越来越谨慎。美国的电影票房期货最后无法执行,就是一例。
而国内文化资本市场的热,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相对较小,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逆势上扬,文化产业成为转型的希望、经济的支柱;二是通胀压力,过剩的资本涌入了文化市场,这可以说是文化产业之幸,但是从另一方面这也是隐藏着的一个威胁,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个问题;第三点,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让资本的大火来照亮文化的“钱途”。这对推动文化产业真正走向市场是有好处的,而且现在看来,大量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能从中获得好处。
不过,热归热,可别得“热伤风”。我特别担心这一点。
文化产业其实还是一个很弱小的领域,比如说电影市场,现在才到100个亿,经不起太多资本来折腾。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清醒,注意自主性,特别是要注意自我的良性发展。
在我看来,要避免中国文化资本市场的“热伤风”,破除体制的桎梏很重要。体制机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资本就很难发挥有效的资源整合作用。所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这样的话,资本才能够真正起到推动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玩弄”这个产业,不是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讲话,本报记者杨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