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祁述裕:感谢主持人,各位来宾,下午好。我今天给各位汇报的题目是关注西部特色文化园区。我想从主题功能区谈起,我们知道十一五规划,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建议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主题功能区,其中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第五大点有这么一段话,叫做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功能区战略。功能区战略是根据生态自然保护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中国的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大功能区。其中禁止开发区分22个开发区,当中的17个限制开发区在西部,因为西部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此在西部地区未来发展过程当中,怎么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当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觉得西部人所探索的一个叫做特色文化园区是一个很好的路径。
今天我的演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介绍一下特色园区发展的状况。
关于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矛盾当中寻找平衡点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实在西方,大家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一个概念,叫做生态博物馆,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一些学者提出的很重要的概念,他们是考虑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文化遗产怎么保护的问题。这个生态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在它的范围,第一传统博物馆是静态的,生态博物馆是活动的社区。主体也有区别,传统博物馆是面向专家学者,生态博物馆主要为社区服务,展示的内容也不一样,传统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是实物遗产,生态博物馆展示的是社区里面所有的人文资源。
到了80、90年代,在日本也有一个探索,就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那些边远地区、乡村的地区怎么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的问题。日本就提出一个叫做造村运动,我想在座很多同志都很熟悉这么一个提法。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官员,他提出来这么一个概念,他有一个理论叫做一村一品的运动,要求每一个村庄要发明一个产品,同时提出一个叫做1.5级产业,就是在乡村原有的一些产品上面,通过增加文化附加值,使乡村的产品具有竞争力。日本的造村运动又影响了台湾的社区总体营造活动,这也是围绕乡村和边远地区,怎么能够在保护自然生态过程中寻求一种发展。台湾提出的社区总体营造活动包括人、文、地、景、产,到过台湾的地方都知道一个地方,那是在南投县。1999年台湾经历了一次地震,这个社区一大半房屋都倒塌,这个乡村怎么去发展就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当地政府,特别是在文建会的倡导下,这个社区开展了社区总体营造活动,使这个社区通过发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获得一个新的发展。
再回到我们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和挪威政府在中国贵州梭戛苗族建立的一个生态博物馆。这个地方是在一个丛山峻岭当中,是苗族当中的一个特别的分支,大致的人数在5000多人,他们之间是互相通婚,和其他的民族是不通婚的,没有文字。他们是在竹子上刻一个印记做记录,完全是男耕女织的状态。通过这个苗族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大约经历了十年时间,这个叫做长脚苗的5000多人的乡,大约有14个寨,面积大约120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海淀区1/4的面积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1995年的时候,这里的农民收入达到2000多人民币,建起一些保存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心。这样一种生态博物馆在中国有很多了,广西在2003年提出一个1+10工程。云南有一个新概念,叫做民族文化生态村和国家公园,这种理念一些基本的特点,叫做自我管理,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比如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大致相当于两个海淀区的面积,这里有多民族的集聚,也有很多好的自然风光以及动植物的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