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嘉宾演讲
高校评价体制阻碍文化产业师资建设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教授姚伟钧。"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教授姚伟钧。

姚伟钧: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的,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改进的思考》。我们华中师范大学办文化产业专业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当中也有许多酸甜苦辣和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在这十年来和其他的一些高校的同志在一起交流,我们感觉到目前我们这个文化产业学科在培养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我就这个问题写了这样一个小文章和大家在一起交流。

我们感觉到目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方面有四个不适应以及六个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一个不适应,就是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我们觉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必须与文化产业人才市场紧密结合,与具体的文化产业业态相结合,但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教育由于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状况了解不充分,培养的体系不健全,培养的目标不清晰,学科建设不分明,专业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培养的人才和市场脱节。有一些学校在确定文化产业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的时候存在着对文化产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不够,也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开办文化产业热门的专业,盲目扩大招生的规模,同时由于专业的方向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最终导致一些学生毕业时学非所有,毕业就业困难。这个我觉得在我们文化产业学科里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现在许多高校同学们就业的问题都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前不久到河南郑州去做了一个调研,普遍而言即使就业了工资水平也非常低,都在1000元以下。

第二个不适应,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基本不适应。

目前文化产业专业教育强调文化产业理论学习,以文化产业学科体系为线索,重点在传授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这样的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积累、轻动手操作的弊病,基本上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用理论取代了实践环节。宏观知识讲得太多,全面讲授文化产业相关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实用,实践当中缺乏创新能力,很难和市场对接。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也不能指导专业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比重小、内容窄、设备陈旧等问题。即使开展专业学习,也大都是走马观花式,缺少专业技能训练,特别在二线城市所办的文化产业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知道在北京这样的文化产业机构比较多的城市实习还比较容易找一点,如果是在一些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文化产业机构比较少的情况下,要找实习单位也非常困难。

第三个不适应,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基本不适应。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专业出身,并且拥有系统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没有相应的师资储备,缺少高学历的人才培养过程。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弱,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大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传统专业转移到我们这个领域来的,这些老师尽管在学科大背景上与文化产业管理相切合,但也存在一个学科转向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知识积累。同时,高校的评价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术性是高校科研的基本特点,作为应用性的文化产业研究,由于与传统的学术研究有一定形式的差别,很难被承认,教师在评定职称上往往将科研成果量化,而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却视为很难测评,导致教师重科研、重学术,轻教学、轻应用的倾向。文化产业是各种学科的融合,需要教师有一定实践的经验和进行自身的理论融合,这实际上是对师资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2] Next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